祭祖感怀国魂百秋(4)
辛亥革命网 2012-08-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汉森 查看:
注 1: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一九一一年)元旦在南京正式就职,建立中华民国。
注 2:先祖在敝郷落足大概五百年,余是第十九代宗孙。族谱文物己全被没收毁掉,数百年苍松、古榕亦被除根,只有明朝先祖古墓考证。
注3: 杨梅山是群山环绕遥望祖宅其中之一高山。
注4: 余曾在1959年参加抗旱建筑山下水库。
注5: 昆仲两人 - 先父与其兄
注6:「师夷制夷」源于魏源(1794年 - 1857年,中国近代啓蒙思想家)所提倡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其思想对近代思想革命家颇有影响。
注7:王韬 (1828-1897,中国近代着名思想家) 在1875年发表了着名的《变法自强》,是他根据《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而断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
注8: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洋务实业家、维新思想家。1842年出生于香山(今广东中山),1922年病逝。他的《盛世危言》出版于1894年,风靡于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极具震撼力与影响力之巨着,对国父孙中山先生和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发挥了很大的啓蒙作用。所谓 “危言,直言也。言出而身危,故曰危言”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就是郑观应《盛世危言》的思想精髓。
注9: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强占中国柬北三省。
注10: 日寇焼光、杀光、抢光之 “三光政策” 。
注11: 日寇関东军731部队用细菌与瓦斯毒气对中国平民百姓和中国军队进行实验/屠杀。
注12: 据史书统计,中国在抗日战争死了二千五百多万性命,是日寇十倍。
注13: 八年鏖战只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七七事变”起至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为止。其实中国自1931年孤军抗日到1941美国参加太平洋战争起未曾受其它列强在任何军事武装和物质支持 (美国除外) 。中国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之久。
注14: 美国先后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塬子弹各一,杀伤数十万日本人和战俘。
注15: 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世界宣读《终战诏书》,日寇残渣余孽从此投降。
注16: 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又称 “八一三战役”。这是中日双方不宣而战的第一塲最惨烈的大型会战。这塲战役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真正开始。国民革命军投入所有精锐部队五十余个师(战斗兵员在六十万左右) ,原以为可以速战速决,但却几乎遭灭顶之灾。3个月空前惨烈的会战使国军元气大伤,阵亡将军、校官过百,数十万精兵丧命沙塲,导致上海、南京失守,迁都先武汉后重庆。在淞沪、武汉、长沙 、衡阳 、桂林 、柳州、南京、南雄、曲江等各抗日保卫战塲上国军官兵死伤百多万。根据史料,八年抗战国军伤亡3百多万人,其中阵亡约一百三十多万人;共产党军队损失六十万余人,其中阵亡十六万余人。军民伤亡共计约三千多万人。
注17: 上校团长,是校官中的最高级编制军衔,一个团配有三、四个营,每营500人,一个标凖团有1500至2000官兵。
注18:日寇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后,国军裁军一百多万。当时有【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 爷爷投八路! 】之民谣。
注19: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争夺统治权,展开三年多内战。
注20: 民权、民治、民有、民享、自由、平等、博爱都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愿望。
注21: 国共内战造成各阶层社会极大动荡,物价高涨,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