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后裔代表在廷锴纪念中学建校20周年庆典上
辛亥革命网 2012-05-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潇鸿 查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廷锴纪念中学”建校20周年庆典的大喜日子,我是老同盟会员何子渊的后人,亦是原十九路军61师何尚文、梁世骥、何宝松的亲属,对罗定市举办的这一文化盛事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叔公何尚文先生,是十九路军61师上校军需处长,黄埔四期军官研究班毕业,是蔡廷锴将军的老部下,曾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将士与日寇在吴淞口展开血战,他当时虽然是个上校军需,但也要上前线,参加战斗。因工作出色,累立战功,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特亲手授予他抗日嘉奖令和淞沪抗日勋章,并赏战利品——日军指挥刀1把和军用望远镜1副。
淞沪抗战结束后,他随军驻扎福建,参予陈明枢、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组织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开展抗日斗争,后遭镇压而失败……何尚文所在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3军154师,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抗战展开,他又奉命调往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后回师广东,参加粤北大会战,终于迎来了震惊中外的“粤北大捷”。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规模内战爆发,何尚文对此感到极度失望,毅然脱离军队系统,解甲归田。并为活动在兴梅交界山区的粤东纵队六团独四大队提供情报、出谋划策。1949年春,兴宁第一次解放,因尚文叔公在当地德高望重,深受乡亲拥戴,遂被村民推举为第一任农协主席,领导减租减息、生产支前以及民兵训练工作。1949年11月,不幸因身体原因逝世。
这里我再讲一下我的本家叔叔——何宝松将军,他也是十九路军成员。1929年春,考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官教导队,结业后派往十九路军61师实习,先后任连长、参谋、营副、团副。“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连长,作战非常勇敢,在江湾战役中全连近200人跟日本人血战20多天,有时候弹药接不上,便跟日寇拼刺刀,有时候一天要拼四五次,拼到后来全连只剩下十几个弟兄,他全身多处受伤,营房被炸,被活埋在瓦砾下面,是尚文叔公带着一批敢死队员将他们救了出来,他是被抬下阵地的……
后来进入广东燕塘军校,毕业后,任陆军63军154师中校参谋、旅参谋主任、上校团长、副师长、少将师长。八年抗战期间,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粤北两次大会战,以及粤东汕头、广西等地的抗战。抗战胜利后,1945年冬,受命到台湾接收和参加日本受降。解放战争的时候,并入了傅作义的部队,1949年1月,参与傅作义将军的“北平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24师师长。
1949年初,南下之前,何宝松得知老上级蔡廷锴将军到了北平,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住在北京饭店,便特地到蔡将军下榻的饭店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