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人物赋(2)

辛亥革命网 2012-02-15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张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虽已百年,然岂能忘,大厦欲倾之时,英雄扶之,民族将亡之际,壮士拯之?英雄壮士其牺牲者千千万万,皆我华夏之救星,民族之精华。

  蒋翊武者,武昌起义之总指挥也,湖北革命之领袖。居正组织“共进社”于前,蒋翊武成立“文学社”于后。两社同在湖北新军中暗播革命,激扬民气。新军中慷慨激昂,人人有歼除满酋,恢复神州之志。志士聚集,推成起义之势,武昌枪响,终奠民国之基。武昌首义,蒋翊武等诸君功不可没!二次革命,反袁爆发,蒋翊武拜辞父母,曰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后被袁世凯部所捕,行刑杀害之时,士兵环立,观者如堵。蒋翊武从容端坐,宣讲革命,慷慨激昂;听众动容,痛哭失声。执刑士兵凝神静听,迟迟不肯开枪。蒋翊武(时年29岁)仰天而啸: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浩然正气,直干云天!

  风云变幻,革命之途常履巨险;敌酋残恶,革命先驱时将献身。杨衢云被刺于寓所,倪映典战死于阵前。宋教仁力倡宪政,为袁世凯所刺,张振武维护共和,被黎元洪而杀。蔡锷首发护国,迫袁世凯取消帝制,厥功至伟。谭人凤、季雨霖、郑士良、许雪秋、邓子瑜、王和顺、赵声等,以生命化惊天巨雷,催我民族崛起,其壮举如中天日月,昭我后人征途。

  (二)

  凡革命者,皆思想先行。孙文称,辛亥成功,得益革命思想之传播,共和普及,仰赖报刊文章之宣扬。故孙文于己亥(1898年)之年,派陈少白赴香港办《中国日报》,始为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兴中会同盟会之喉舌。迄至辛亥13年间,迭罹风潮,屡遭压迫,均能独立不挠,奋斗不懈。从陈少白、郑贯公到冯自由,辛亥前十载,宣扬民主共和真理,点燃革命思想火焰,功莫大焉。

  邹容者,思想之先驱。自称马前卒,著书《革命军》。响共和之钟,倡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树自由之旗,呼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驱以犀利之笔,达以浅直之词,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震四万万之百姓而奋争。《革命军》印达百万,俨为革命之教科;风行全国,实乃战斗之号角。乙巳之年(1905年,时年20岁),被害于狱中,浩气至今长存;革命之后,追赠大将军,英名永垂不朽!

  陈天华者,革命思想普及之巨伟。撰《猛回头》,著《警世钟》。两书以如刀之笔,揭列强侵略中国之图谋,以血泪之文,控清廷残害人民之罪行。倡言“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天华哀人民之不醒,乙巳冬月(1905年,时年30岁)留“绝命书”而投海,以死激励国人“共讲爱国”,华夏震动。其灵柩经禹之谟首倡“公葬岳麓山,以彰义烈”,运回长沙公葬。送葬队伍数万人,绵延十余里,湘江为之悲鸣,麓山为之低垂。以一己之死,唤天下之醒,至今催人泪下!

  禹之谟者,华兴会首批会员。后被逮捕,备受残酷折磨、矢志不悔,多经严刑掠拷,终无一供。被绞死(时年41岁)前高呼:“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继我志者自有人!”睹者无不动容!

  章太炎者,主笔苏报,鼓吹革命。所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乃清末歌颂反满革命之奇文。章氏大呼乃“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旁征博引、条理缜密,总结革命思想发展之理论,吹响志士继续前进之号角。鲁迅曾忆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诚然也!

  今日可考者,《苏报》、《国民报》、《江苏》、《浙江潮》、《汉声》、《直言》、《游学译篇》、《鹃声》、《醒狮》、《二十世纪之支那》、《国民日报》、《开智录》等均为革命鼓吹,冯斯栾、李自重、王宠惠、戢翼晕、秦力山等皆是宣传干将。冯自由跨《中国日报》、《檀山新报》、《图南日报》,广传革命消息,俨成新闻中心;詹大悲办《商务日报》、《大江白话报》,号召激烈改革,自是战斗鼓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