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忆仰丰碑(2)

辛亥革命网 2013-05-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金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宜

  辛亥首义前,余祖言前往武汉,斡旋奔走于民主人士刘仲文、詹大悲、蒋翊武、梁维亚及族弟余诚之间,极力敦促武汉两大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联合,策划武昌起义。辛亥首义爆发,刘仲文任军政府总监察,余祖言任其秘书。后刘仲文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余祖言继续任其秘书并兼河南安抚使政务官。

  这一段日子,余祖言和董必武同处一个革命阵营,并肩战斗,革命的信念更加深了个人的情谊。

  南北和成,余祖言出任河南安抚使政务官(即民政厅长)。1913年因反袁世凯而与也是辛亥义士的族弟余远声一起避祸宜昌。董必武也因遭到黎元洪的排挤,于1913年2月被调离武汉,派到宜昌任宜昌川盐局协理(相当于副局长),两人再度相逢。虽然董必武住在城西,余祖言住在城东,两人还是常在一起彻夜长谈,既为个人的出路长长地慨叹,更为祖国的前途深深地担忧。余祖言和余远声准备从宜昌往西南去,董必武见余祖言因患足疾,步履艰难,便劝余祖言留在宜昌。于是,余祖言留在宜昌夷陵中学任教,余远声去云南。此时,黎元洪的势力伸到宜昌,董必武又遭到排挤。同年3月25日,董必武因母亲病重,请假回家探望。不料母亲病故,心情极度悲切。时值宋教仁惨遭暗杀,董必武愤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决定弃职不返。

  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东策划护法北伐,受孙中山指派,同时应新被任命为四川省长的张澜之约,董必武前往四川,途经宜昌。董必武悄悄地去与余祖言相见,并转达了孙中山先生希望他返回鄂东与先期回乡的族弟余万卿、余远声等组织护法军的意思。

  分别五年之后,两人再度相逢,余祖言喜出望外,顾不得置酒款待友人,在灯下与董必武密商护法大计。国事为重,虽然还有太多的话儿要说,但匆匆而来的董必武还是要匆匆而去,临行时余祖言赋诗相送:

  《送董必武入蜀》

  (必武名用威,黄安人)

  昔年此地喜相逢,君居城西我城东。

  谈天愤世玩光景,江水初涨桃花红。

  自兹一别无消息,苦向旁人为探测。

  那知此地又逢君,五年别恨消片刻。

  夜光无因忽至前,愧未沽酒割彘肩。

  人间万事不可说,倏忽变化如云烟。

  我今眼花两鬓斑,君尚精悍留眉间。

  君今入蜀过三峡,有如青萍将出匣。

  若到锦官丞相祠,为报古柏几新枝。

  这首激情洋溢的诗,充满老友重逢的喜悦,也充满余祖言对董必武担当大任的期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