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吴稚晖

辛亥革命网 2020-07-28 14:03 来源:炎黄春秋 作者:徐霞梅 查看:

孙中山是广东人,吴稚晖是江苏人。素昧平生的孙中山和吴稚晖,怀着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的宏大抱负而相识相知,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结下了始终不渝的革命情谊。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称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孙中山领导“起共和而终帝制”的辛亥革命,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中华民国,创建了中国国民党。

  吴稚晖(1865.3-1953.10),江苏武进雪堰桥人。原名朓,又名敬恒,字稚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革命家、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辅佐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智囊人物,中华民国的开国元老之一。

  孙中山是广东人,吴稚晖是江苏人。广东江苏相距一千多公里,素昧平生的孙中山和吴稚晖,怀着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的宏大抱负而相识相知,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结下了始终不渝的革命情谊。

  一、晚清时代造就的民主革命斗士

  19世纪60年代,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政府,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加上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古代传统的宗法社会和小农、小手工业经济被破坏瓦解,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更是将屡遭重创的清政府推上了衰亡之路。

  连年战祸,受害最深的还是平民百姓。同为农家子弟的孙中山和吴稚晖,都出生于充满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的晚清时代。孙中山6岁,就跟着姐姐孙妙茜上山割草、拾柴或到塘边捞猪饲料,有时还跟随外祖父杨胜辉驾船出海取蚝,15岁才有鞋子穿。[1]吴稚晖6岁丧母,吴家贫寒,无以为殓,借得邻居钱氏铜钱20千,始能买棺,棺中石灰不足,下层衬以稻草。外祖母陈太夫人将吴稚晖和4岁的大妹美宜带回无锡江尖家中扶养。[2]吴稚晖忆起少时生活:

  “十五六岁,处境骤窘,往往断炊。夜卧绳床,老被寒如铁,外祖母年迈不胜寒。”[3]贫困和苦难,使他们从小就拥有改变命运的迫切性,于是发奋苦读,祈望“学而优则仕”,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1871年,孙中山在兄长孙眉资助下,先后在檀香山茂宜岛盘罗河学校,英国基督教监理会主办的意奥兰尼男子中学、高级中学,奥阿厚书院,香港中央书院读书,后考入南华医校(今广州中山医学院)、香港雅丽医校(今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毕业后在澳门镜湖中医院挂牌行医。吴稚晖则饱读经书,考中秀才、举人,并以教书为生,生活也逐渐得以改善。

  但他们都不是安于小家的等闲之辈,而是胸怀富民强国大志的爱国者,都曾寄希望于统治者的明智。

  1894年2月,孙中山抱着“冀万乘之尊或一垂听,政府之成可奋起”的希望,在8000余字的《国事陈情书》中,阐述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是治国之大本”的治国理念,强调:“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无行之人;方今中国之不振,固患于能行之人少,而尤患于不知之人多。”[4]并与好友陆皓东同赴天津,通过同乡郑观应的介绍,由盛宣怀出面推荐给李鸿章,却遭到了漠视。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各阶层的愤慨。忧国忧民的吴稚晖,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1898年正月,吴稚晖在北京彰仪门外,拦住了左都御史瞿鸿禨坐的轿子,递上建议光绪皇帝实施变法的3000字折子,瞿鸿禨则敷衍了事。

  孙中山和吴稚晖都意识到,清政府不仅病入膏肓,而且还讳疾忌医。改变国运,唯有革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宗旨。[5]

  吴稚晖希望通过教育救国,提高国民素质,以振兴中华。

  二、相识相知

  1901年,吴稚晖赴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与中国留学生钮永建、胡汉民同住在“神田区明凌馆”。

  有一天,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农科的安徽人程家柽、湖北人吴禄贞约吴稚晖和钮永建到横滨去看孙文。(1911年10月,同盟会会员吴禄贞在石家庄遇刺身亡,1914年,同盟会会员程家柽因多次刺杀袁世凯,在北京英勇就义。)听说去看孙文,吴稚晖大吃一惊,因为清政府每次在报纸上提到孙文,都在“文”字旁边加三点水,写成“孙汶”,意为“江洋大盗”。所以吴稚晖就说:“梁启超我还不想去看呐,何况是孙文!有啥看头!”三人也不强辩,临走约吴稚晖晚上到浅草上野公园“精养轩”共进晚餐。晚餐时,吴稚晖问:“孙文的状貌,是不是像八蜡庙里的大王爷爷般魁梧奇伟?”钮永建说:“你错了,孙文是个书生,我生平从未见过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气度温和端正得很。”程家柽反问吴稚晖:“你不相信他是革命领袖么?”吴稚晖又问:“与梁启超相比如何?”程家柽摇摇头说:“梁启超是书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钮永建说:“你没有看到孙文,看见了,一定出于你的意料之外。”听这么一说,吴稚晖便暗暗思忖,兴许孙文的资格在洪秀全之上,也可能是个刘秀、邓禹般的人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