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致力为公——略记陈演生(4)(3)
辛亥革命网 2018-08-24 10:15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东省汕尾市委员会 作者:陈治赠 查看:
1921年10月23日,孙中山抵南宁时,就已动手谋害陈炯明,“阴令部将以手铳伺君,其人弗忍,事稍泄”。陈炯明躲过一刼。11月6日,陈炯明赴梧州与孙中山会唔,孙密命黄大伟:如陈炯明不就任北伐总司令,开枪杀之。黄大伟拒绝执行。陈炯明又逃过一刼。他后来于1924年5月13日致吴稚晖函中称:“南宁劳军之日,即欲演烹狗之剧,事后闻之,毛发倶竦(悚)!然至今仍想不出获罪至此”。
1922年2月20日,邓铿偕谢持赴港接友(有二说:一、1923年12月《前锋》载称为接待孙中山的联奉特使伍朝枢;二、《李烈钧将军自传》称为接待段祺瑞代表周善培)。21日由港返粤,在石龙与政务厅长古应芬通电话唤汽車,半小时后在广九铁路大沙头站突遭暴徒狙击,毒弹贯胃穿部,不治而忘。陈炯明闻讯赶来,亲自送往韬美医院救治。23日终告不治,享年38岁。
1922年4月17日,孙中山宣布将陈炯明、唐继尧、赵恒惕列入都该谋杀刺死的名单。陈演生更是加倍防范。
为避免孙、陈矛盾激化,廖仲恺、古应芳、伍朝枢等充当说客,奔走广州与梧州两地,希望调和孙、陈矛盾。为保障广东的稳定和建设,陈炯明也作了让步,决定由廖仲恺陪同赴桂林与孙中山面商。廖仲恺口袋里装着孙中山解除陈炯明本兼各职的命令,但沒有交给陈炯明。4月18日,陈演生密派人员上船暗查,发现了几个阴森森的陌生人是临时替补的“船员”,身藏短枪。当天下午2时,陈炯明临上船之际,陈演生率卫队赶到,替补“船员”仓皇跳水逃命。陈演生将孙中山免去陈炯明本兼各职以及已有凶手在船上候机行刺的事实禀报。陈炯明生死一纸之隔,遂终止行程。廖仲恺也是一身冷汗。陈炯明辞去本兼各职,隐居惠州百花洲。后来(5月31日),又有凶徒潜至惠州百花洲,欲暗杀陈炯明,未遂。
孙中山的北伐,正如陈炯明所预言,“结果只有失败而己”。1921年10月8日出师移师韶关,花去500多万元,依然还是在广东高喊北伐口号。
1922年6月3日,徐世昌这位经参众两选举产生的、世所共认的中华民国第三任正式总统,“非法”在职了近四年后(1918年9月4日-1922年6月3日),顾全大局,急流勇退,宣布退职,为祖国实现和平统一让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领衔,李建勋、胡适、沈士远、高一涵、尹炎武等两百多名各界名流,从国家、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联名致电孙中山与广州非常国会,吁请孙中山停止北伐,兑现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吧城华侨李庆怀等也致书劝告孙中山,“宜速电退职”。但孙中山拒绝“下野”,引起坚持和平统一祖国的粤军将领的强烈不满。陈演生主张以静制动,反对偏激,这与陈炯明坚持静观其变,迥避忍让的态度异曲同工。
6月13日致电陈炯明,请求他“授意其部下不要迫人太甚,目前他(自已)正竭尽全力进攻江西。若此役获胜,他将带军队进入江西,并向长江数省,若不幸失败,他将立即离开广东,而且肯定不再插手政务”。孙中山三番四次表示愿意自动离开广东。孙中山以三万军纪不良的孤军与举国为敌,必将为举国所唾弃,失败是迟早的事。
陈演生支持陈炯明的态度:以其由粤军用武力促孙下野,迫孙离粤,倒不如借举国之力,将孙中山推入坟墓。广东的危机假以时日可以化解。沒有必要与孙中山发生冲突。可惜,粤军将领缺乏耐心。“6.16事变”终于发生。
接下来就是孙中山在苏俄扶植下,第三次在广州立国。东征陈炯明。
陈演生千思万虑,却疏忽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应对苏俄的卢布和军火。平心而论,就算陈演生有心,面对苏俄侵略扩张的滔滔之势,也没有回天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帮助陈炯明了却残局。
第一次东征历时近二年,尽管粤军主动避战,广东还是遍地哀鸿,十室九空。以粤军的顽强斗志和陈炯明不倒的旗帜与苏俄的举国之力抗衡,这场发生在粤境的内战要打多久才能结束?以其涂炭广东,不如主动弃战!陈演生毫不动摇地支持陈炯明解散粤军。1925年11月22日晚,陈演生尽其所有,带着“汉生隆”的周转资金5万元从香港赶到福建云宵,聊聊作遣散费。周醒南也赶来了,他带来了筹饷局的簿册,还有尚未拨出的10万余元。马育航、钟秀南、林虎、叶举、洪兆麟、钟景棠、翁式亮、黄强等三十多位战将,静静地围在陈炯明身边,等待陈炯明的最后决定。陈演生打破了沉寂,他只轻声说了一句“放弃吧,没有军队,咱们照样能为国为民效力”,热泪夺眶而出。陈炯明慢慢地站了起来,低沉宣布:明天全军解散!啜泣之声充塞了指挥部,几十双粗壮的大手,瞬间握成一团。
1925年11月23日上午,云宵郊外的一处偏僻山坡。陈炯明宣布粤军解散!约有近半将士不愿离队,由黄强带领,投奔李济深。1926年1月,驻防高雷的最后一支劲旅邓本殷部也为李济深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