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先驱李筱亭重庆往事(4)

辛亥革命网 2015-10-19 10:2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胡平原 查看:

在我的家乡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流传着辛亥革命先驱李筱亭的革命故事,他一生光明磊落,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大多在重庆,与重庆的人事息息相关。

  五、帮助重庆革命者进行地下斗争

  一九二九年,李筱亭在成都难以掩护,组织上安排他到双流县彭家场乡下周列三家隐蔽。他先在附近私塾教了一年书,后为掩护更多同志,周列三利用周氏宗祠筹办一所完小,李筱亭为学校取名 “建平小学”。这时李筱亭化名彭俊升,改籍贯为富顺县,蓄长须,人称“彭胡子”。平时穿蓝布衫,青马褂,下课后还要到齐膝盖深的溪水里洗衣服,衣服破了,自己缝补,自己纳鞋底做鞋。后经组织同意,将爱人何肇先,女儿彭琳,儿子彭洪接来,没有被盖,还是由王干青支援的。虽然处境困难,但他仍然很乐观,有说有笑。

  王干青在绵竹领导群众反对军阀横征暴敛,率农民武装围攻县城失败后,于一九三O年底举家来建平小学隐蔽。危石顽因被通缉,一九三一年由组织安排到此,他爱人戴菊菲任图画教员。危石顽一九二六年领导綦江东溪饥民抢米斗争,曾得到莲花池省党部支持。戴菊菲是中法大学学生,常听李筱亭作政治报告,早就敬仰,在此患难相逢,倍加亲切。危石顽生病,李筱亭帮助买药调理,补给营养,送成都住院,后决定回江津农村隐蔽。李筱亭又关切地相嘱:“入山唯恐不深,提防猛虎伤人。”给危石顽夫妇留下深刻印象。一九三二年,郝谦因病,省委罗世文安排他到双流彭俊升处休养,见面方知彭俊升是李筱亭,敬慕之心,油燃而生。大革命时,郝在綦江由郝派交通转送的。

  李筱亭和王干青,学识丰富,品德高尚,深受地方人士敬重,他们便借此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争取开明人士如王绍东、周次文、周海楼、周文台等人,以后这些人多数都是成为民盟员。一九三三年,周氏族中的封建顽固势力,攻击周列三占用供奉祖先的祠堂办学,在清明祀祖会上大肆哄闹,妄图搞跨学校。李筱亭和王干青动员王绍东出任校长,以王在地方上的威望,周氏顽固族人不敢反对,而李筱亭、王干青的继续留校隐蔽。一九三四年,建平小学与廉溪小学合并为歧阳小学,李筱亭等仍继续在此隐蔽。

  李筱亭学识渊博,乐于为小学生讲课,抚育幼苗。他选用有人民性的诗文,揭露反动政府的腐败;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结合介绍“九.一八”、“一.二八”等事变中的抗日英雄,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一个现已六十多岁的当年学生,还清楚记得彭老师讲〈苛政猛于虎〉,他讲后提问:“古代有苛政,现在有没有?”不等学生回答,又接着大声说:“有,而且比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民国才二十年,四川军阀征粮已征到六、七十年了,你们说,这是不是苛政?”这时彭老师非常激愤,大声怒吼:“这是什么政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课堂上寂静无声,全被教师的激昂情绪所感染。这位老人还说,彭老师批改作文,十分认真,常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学生的作文中,增加了这样的字句:“人之具有知识,亦如操持戈矛,如操持者为端人,则可以锄强扶弱,以致升平;如操持者为曲士,则可以贼飞人而乱天下。”发作文本时又给以启发说:“蒋介石和大大小小的军阀就是曲士,拿着武器屠杀人民,红军就是端人,拿着武器为人民的自由幸福战斗”。使学生明辨是非。他的耕耘,确实换来了丰收,学生周铁镐、辛树荣、周海文、周继丰等后来都成了党的骨干,有的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一九三七年,李筱亭被解除通缉,接着经组织同意与叶德生一道出川考查抗日形势,经南京、上海至广州时遇芦沟桥事变发生,便与刘公潜一道赴香港,劝说熊克武、但懋辛参加抗日救亡,熊、但即和他同转南京。他和陈同生引见熊、但会见了中共驻南京军事代表叶剑英,后又单独引见了顺、泸起义时的参谋长刘伯承。李筱亭在考查结束之后,一九三八年春天,应成都协进中学校长谷醒华、肖华清之聘,到该校任教三年有多,参加中共省工委协进中学直属党支部,和吴德让、张象贤、赵德勋等编成一小组。在抗日高潮时期,仍然默默地为党培养人才,把较成熟的学生王剑青、罗署华等介绍到延安抗大学习。

  李筱亭年愈老而性愈直,一九三九年,他六十岁生日师生们为表示敬重为他祝寿,他即席发言,谴责蒋介石和杨森在平江屠杀涂正坤等新四军干部。军事教官林国威知道后,极为恼怒,纠集一批反动学生,找校长肖华清大闹以致通宵达旦。

  一九四O年,特务在成都制造了“抢米事件”,次年“皖南事变”发生后,组织立即通知李筱亭撤退回自贡市沿滩区漆树乡隐蔽一段时间。一九四二年春,又经老友穷秀才林悦葱介绍,在贡井五皇洞设馆教私塾,这时他已经六十三岁的人了,还自理生活,颇为艰苦,然而他却泰然处之。他对学生谆谆教导,诲人不倦,有个学生爱思考问题,谈话间表示对共产主义不理解,李筱亭不便公开答复,端午节他和这个学生一道步行回家,才把他的疑问,耐心给以解释。他从孔子空想的“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的大同世界,一直谈到科学的共产主义。返校后,还将莲花池省党部的一些文件,交给这个学生学习,使这个学生受到很大教育。这段时间,他曾被邀请到宜宾会见过爱国将军冯玉祥。

  一九四三年在贡井教私塾,利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邀请自贡市一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和部分学生家长到学校集会,宣讲孔子的《大同篇》。他愤激地说:有的人讲:“天下为公”,实际搞专制独裁,谋私,要是孔子生活在今天,也会大喊冤枉。听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李筱亭在自贡常被特务监视,敌人扬言:“不许李筱亭到处招摇撞骗!”学生家长也受到威胁。他无可奈何于一九四五年春离自贡到重庆,他通过新华日报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接上头,南方局派洪诗予与他联系,并送来中共党的“七大”有关文件,党组织要求他在国民参政会外做些有意工作,于是,李筱亭又在重庆这个历史名城忙起了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工作。

  六、李筱亭在巴县图书馆工作期间

  一九四五年夏的一个星期天,在道门口一家老字号内,李筱亭会见了正在参加国民参政会的朱叔痴和但懋辛等,后来由朱叔痴协助安排李筱亭在巴县图书馆做编辑工作。在巴县图书馆工作期间,李筱亭把巴县图书馆的藏书移居到鹿角场罗家沟图书馆,躲过日本飞机的空中袭击。年已六十六岁的李筱亭,一大清早就穿上草鞋,背上背包,精神抖擞地从望龙门爬十五里山坡路上黄角丫,在猪市坝饭摊上吃“冒儿头”。(饭碗堆尖尖的白干饭)他在罗家沟从夏到秋,每天读书看报,在门前溪边洗衣服,自己推磨做豆办酱,晚饭后在院坝和农民谈家常,摆龙门阵,外表看似很像普通人,而他内心却如波涛激荡,长江之水奔腾不息。他曾赋诗一首诗曰:“阅时伤鼎沸,狐鼠任纵横,倾天终待补,恨海岂难填!”谁知这个乡下佬,竟是炼石补天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一些缺乏政治经验的上层人物把抗战功劳和国家的前途,放在蒋介石身上,李筱亭的老师陈梅谷老人竟作诗歌颂蒋介石,李筱亭和诗一首以为开导,其中有如下诗句:“穷黎战殁达官还。洒尽玄黄血更殷”,以示胜利是群众的鲜血换来的。“可怜放弃园陵日,正是摧残骨肉时”,揭露蒋介石依靠美帝主义发动内战。“天下安危未可知,神州满目正疮痍”,指出国家前途还有待人民去发奋图强,努力奋斗。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