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的不同命运(3)
辛亥革命网 2015-07-22 08:55 来源:纵横 作者:纵横 查看:
李书城
国民党高层
革命成功,革命者飞黄腾达,许多人跻身国民党军政高位。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几万人的流血牺牲换来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也使国民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并且长期处于主角地位,这就使得一大批当年的辛亥志士、革命党人当上了国民党的军政高官。这些高官我们可以拉出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名单:于佑任、林森、戴季陶、胡汉民、汪精卫、居正、谢持、蔡元培、蒋介石、阎锡山、白崇禧、许崇智、何应钦、卫立煌、覃振、熊克武、张宗昌、陈其美、钮永建、柏文慰等等。即使是这些风云人物,他们的命运和归宿也是大相径庭。仅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例:
蒋介石1908年留日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立下战功。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就是这个在辛亥革命中并不太起眼的上校团长,在以后的征程中,一步步走上顶峰,主宰中国命运20多年。他的崛起在当时统一了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中国,抵御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他的衰败,又使他长期偏安一隅,造成台湾和大陆60多年的分隔,此情此景,怎一个“成也萧何败也何”可以了得。
汪精卫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是一个热血青年,也是一个老资格的革命党人。1910年1月汪精卫与黄复生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泄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汪精卫决心以死报国,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革命成功后,曾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后来因和蒋介石争权夺利以及其个人因素,于1938年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敌叛国,并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从而走上了千夫所指、自绝于国家、自绝于人民的道路,成为千古罪人。
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张凤翙 (左一)等人与毛泽东合影
中共的座上宾
人生转折,许多辛亥人物脱离国民党阵营,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宾。客观上说,共产党由于在中国萌芽和诞生得较晚,辛亥革命还没有共产党的事。辛亥人物后来大都进入国民党阵营,正如前面讲到的,有很多还做了国民党军政高官。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少辛亥人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政治态度发生变化,脱离了国民党阵营,成为共产党人的朋友和座上宾,有的还当上了共产党的高级干部。熊秉坤在武昌首义时,是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的代表、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也是起义的前敌指挥者之一,为首义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湖北军政府第五旅旅长、讨袁鄂军司令、武昌市长、南京国民政府中将参议等国民党军政要职。解放前夕,他没有追随蒋介石到台湾,留在了武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受到共产党的优待和任用。最后以84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如果说熊炳坤还只是共产党的座上宾,并没有担任一线职务的话,李书城、张难先、张凤翙等则是实实在在的做了共产党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