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的不同命运
辛亥革命网 2015-07-22 08:55 来源:纵横 作者:纵横 查看:
人生转折,许多辛亥人物脱离国民党阵营,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宾。客观上说,共产党由于在中国萌芽和诞生得较晚,辛亥革命还没有共产党的事。辛亥人物后来大都进入国民党阵营,正如前面讲到的,有很多还做了国民党军政高官。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
林觉民
牺牲者
战死或者被敌人逮捕处死的辛亥志士数以万计,民主共和的旗帜因他们的鲜血而染红。辛亥革命起始是武昌首义,之后有十几个省奋起响应,革命者一方由于受过正规训练的部队较少、武器装备低劣,面对强大的清政府武装,处于以弱击强的状态,革命之艰苦、牺牲之惨烈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牺牲的起义士兵和革命者就有3万多人。以武昌首义的阳夏保卫战(也称汉口、汉阳保卫战)为例,起义的革命军和装备精良的清军(特别是北洋军)激战,当即阵亡的将士就有4200多人。
革命志士喻培伦曾经和汪精卫一起谋刺摄政王载沣未果,被捕入狱。后来又参加广州起义,专门负责供应炸弹,仅两天多就制出了 300多枚。起义时他胸前挂着一筐炸弹,为同志们开路,首先炸开了总督衙门的高墙,攻入督署,再攻督练公所,一路奋勇当先。因弹尽力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勋臣黄毓英率士兵打响了重九起义的第一枪,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为光复昆明建立首功。1912年5月黄毓英受命率部回滇。队伍行至铜仁,这一带山高路险,黄毓英勒马后行,路边草莽之中埋伏的敌人向他连发数枪,黄毓英猝不及防,当即中弹身亡,年仅28岁。
四川革命志士彭家珍在谋刺清政府重臣良弼时,当场壮烈牺牲,良弼身负重伤两天后身亡。宗社党主要骨干闻讯惊骇,作鸟兽散。清宗室无人再敢坚持对抗革命政权,紧接着清帝即下诏退位,良弼之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孙中山高度评价了彭家珍的功绩,称他的行动为“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给其家属颁发“永垂不朽”的烈士光荣证。
辛亥革命中被清政府逮捕后处死的革命党人也是不计其数,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彭楚藩、刘复基、秋瑾、徐锡麟、蒋翊武、林觉民等。
1906年,林觉民自费去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在得知黄兴、赵声等在筹划广州起义后,立即回到福州为起义做准备。在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后,以慷慨赴死的决心,毅然投身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与战友林文等人编入黄兴统率的第一路先锋队,当日黄昏,先锋队直扑两广总督署。署内不见总督张鸣岐,革命党人遂将督署付之一炬。当队伍退出东辕门时,迎面与大队清军展开血战,肉博中林觉民负伤被擒。在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时,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以笔代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就义时,年仅24岁。林觉民的《与妻书》写在一块方形手帕上,曾入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中学课本。《与妻书》原作,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