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风云——保定军校名将录(2)
辛亥革命网 2015-05-27 09:16 来源:保定晚报 作者:马永祥 查看:
天黑之际,二人在离武昌四十五公里处一个叫王家店的地方追到了都督黎元洪。万向黎报告了停战议和之情由,并取出信函。万说:“汉阳失后,人心动摇,都督出城,更为震动。能停战三天,借此可以喘一口气,和议成否在其次,请都督立回,主持大计。”黎元洪坚持到要葛店。万继续说:“王家店距葛店四十五里,距武昌亦四十五里,卓刀泉距武昌十五里,王家店到卓刀泉不到三十里,比到葛店更近,无论如何,都督不能往葛店,大局人心关系太大。”黎听后仍然迟疑不决,说:“信印已往葛店。”万只得改变主意说:“都督今夜宿王家店,我去盖印信再回武昌如何?”黎元洪这才答应了,二人急驰葛店,刚走一里多路,迎面碰见都督秘书陈邦镇,陈对万说:“我听说停战条约要盖大都督印,故急追索,君乘马可速持盖印换约,不可缓也。”待二人返回洪山,已是深夜,当即盖印交换合约。十二月一日,停战条约开始生效。
万耀煌之义举,为革命军赢得了时间。这些,加速了孙中山自海外归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进程。
黄之萌(1887-1912),字季明,又字继明,贵州省贵定县人。1902年7月到北京,考入保定北洋陆军测绘学堂,1903年4月毕业后分配到军咨府测地局任职。1908年曾参加同盟会领导的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到天津,与李煜瀛等组织中国同盟会京津友部,在暗杀部做秘密工作。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派遣清军赴湖北镇压革命,黄之萌决心将袁刺死。1912年1月15日,黄之萌与邓毓秀等18人分四组,暗携手枪、炸弹,埋伏在北京东安市场附近,准备刺杀袁世凯。袁路过他们埋伏的地方,他们向袁乘坐的马车扔炸弹。袁卫士死伤甚多,袁本人却毫无受伤。黄之萌等人被捕,随后被杀害,时年25岁。留有遗诗一首:
朔风砭骨不知寒,
几次同心是共甘。
在昔头皮拼著撞,
而今血影散成斑。
天悲却为中原鹿,
友死犹存建卫蛮。
红点溅飞花满地,
层层留与后人看。
此诗录自中华书局1926年出版的《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一书,写作年代不详。是黄之萌为悼念死去的革命烈士而作,表现了黄之萌忧国忧民的心情和正义永存、主义永在的思想。
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1880年4月25日(清光绪六年三月十七日)生于安徽省桐城县。施从云少时入塾读书,稍长助父业农,仍勤勉好学,喜读有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反帝反清书籍。他性格豪爽,见义勇为。
1903年,经同乡介绍,施从云入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次年毕业后,在北洋第五镇中任排长,继升队官,再升任督队官,驻奉天新民府。
1911年秋,施所在部奉命入关参加永平(今河北卢龙)秋操,10月10日行军到昌黎,武昌起义爆发。施从云、冯玉祥等人力劝长官张绍曾率部起义,进攻北京,推翻满清王朝。张不为所动。此时,爱国士兵共同推举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出来主持革命工作。12月30日,施从云和王金铭等决定立即发起武装起义,推举王金铭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北军大都督”,张建功为副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白毓昆为参谋长,当天宣誓就职,并向全国发出通电。
王金铭、施从云原计划起义军于1月3日直取天津,因误信伪电而等待秦皇岛登陆的民军,迟未出发,直到4日才明白是中了敌人缓兵之计,乃于当天誓师出发。当晚与敌激战,并遭到炮火袭击,王、施指挥官兵奋勇杀敌,此时众寡悬殊,势难支撑。随从劝施从云换掉衣服往东后撤,施说:“见危授命,古训昭然,予自从军之日,即思以死报国,死得其所幸也,已矣毋复言!”与敌军血战数小时。此时清军鸣号停战,诈称请王金铭、施从云到雷庄议和。王、施应允,众官兵谓敌诡计多端,恐遭毒手,王、施认为:“如果和议能成,双方免受无谓的牺牲,一直可攻京津。如出意外,以身殉志,求仁得仁,有何憾焉”。遂率领一百多官兵前往,到了雷庄,即全部被伏兵包围。次日施从云惨遭杀害,临刑前傲然挺立,时为19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