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传略(3)

辛亥革命网 2015-02-10 19:3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人,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

  此时驻渭北的胡景翼、曹世英、高峻、耿直、郭坚等部和民党焦子静、刘允臣等,均密谋讨陈。陈派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团,进驻三原,拟接城防。胡景翼部补充营营长张义安、连长董振五、参谋邓宝珊等,感到形势紧迫,且有机可乘,率三百余人,于1918年1月25日,在三原起义,歼灭曾继贤、严锡龙装备精良的数倍之敌。胡景翼由蒲城,曹世英由耀县驰赴三原,举起陕西靖国军旗帜,反段讨陈,连战获胜,攻至西安城郊。陈树藩屡战不利,惊惶万状,勾引刘镇华率镇嵩军入关相助。战事连年,互有胜负。9月,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受骗,被陈树藩劫持,囚于西安。10月,叶荃率滇军第八军3000余人经四川、甘肃入陕,支援靖国军。先至凤翔、陇县。又有鄂军王安澜和川军吕超各部,即将到陕。时陕西靖国军共有六路司令,以于右任为总司令,声势复振。陈树藩大惧,一面向国务总理段祺瑞求援,同时因渭北靖国军将领,多系勿幕旧部,陈商请勿幕借调解之名,赴三原统驭靖国军,以抵制滇军。勿幕佯装不允,而陈树藩邀请愈力。11月,勿幕由西安赴三原,到后即被众推为靖国军总指挥。

  井勿幕率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等部赴凤翔慰劳滇军和靖国军第一路部队,某日在第一路司令郭坚的宴席上,勿幕指责郭部纪律不佳,要求整顿。归途经扶风,为郭部刘顺天营截击,未受损失。至兴平又遇陈部投降的贾福堂营,据城抗阻,勿幕即命随行部队攻贾,数日未克。郭坚亦命驻兴平南仁堡(在兴平县城西南15里)的李栋才营策应。后郭坚发公函约勿幕等于1918年11月21日齐集南仁堡开会,商讨攻打兴平及进取西安计划。岳、董等都劝勿幕不必前往,勿幕亦同意。但他终无戒备之心,认为自己是靖国军总指挥,又和郭坚、李栋才是蒲城同乡,自己去,可以把他们说服,把部队整顿好,再勿扰害人民。行前他给四川督军熊克武写信说:“很多人都反对我前往,以为有危险。其实,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他只带护兵四人,自己坐轿车前往南仁堡,到了堡外,问门卫:“郭司令来了吗?”答:“没有。”李栋才即迎勿幕进堡。约上午10时,郭坚的马弁李新生、任申娃、张昉等数十骑自北门进堡。扬言:“郭司令来了。”勿幕出迎,不见郭,即折回。才进营部,李新生突然自背后连发两枪,勿幕倒地殒命,李栋才急割勿幕头,带赴西安。勿幕的尸身,由随来的护兵安彦明用棉被包裹,背回泾阳。井勿幕死后,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向陈树藩几经交涉,索回勿幕的头颅,和由南仁堡背回勿幕的尸体,临时草葬于蒲城。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将勿幕生前事迹,上报广州大元帅府。呈文中有“名家龙虎,关中凤鸾,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经营蜀、秦者可百余战。慨虎口之久居,已乌头之早白。淮阴入汉,旋登上将之坛;士会渡河,胥慰吾人之望。武侯之指挥未定,君叔之志俱歼。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被刺于兴平之南仁堡,莫归先轸之元,空洒平陵之泪”等语。经常委会决议,将勿幕生平事迹,宣付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又由章炳麟撰《井勿幕墓志铭》。1927年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总司令于右任),曾将西安南四府街改名“井上将街”,小南门改名“勿幕门”。日久,无形中止。1929年由国民党员焦子静、李桐轩、刘治洲、景定成、王子中、范紫东、蒙俊僧、孙蔚如等34人树碑,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撰文,毛昌杰书《井先生纪念碑》,立在西安市革命公园内。1945年12月23日,勿幕遇害27周年纪念日,南京政府派监察院长于右任专程来陕主持,将勿幕灵柩由蒲城迎至西安革命公园内,举行公祭。同时在三原举行“三原各界公祭井勿幕先生纪念大会”。会毕,移灵榇于西安南郊少陵原(今长安县境内),拨款购地十二亩,建立陵园,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树立墓碑,并在路口上建立蒋介石题字的“追赠陆军上将衔井勿幕先生之墓”的牌坊,备极尊祟。

  到此井勿幕的英魂,方可安卧少陵塬头,北依关中平原,南望终南群山。正应了他当年的一首无题诗:

  天设终南亘靡庭,山阴可有小塘陂。

  频年苦奏南冠曲,万里情殷越鸟枝。

  羽檄曾传三令下,文章应许北山移。

  深林未遂平生志,独卧吟成草露垂。

  遇害谜案 关于井勿幕被害一案说法众多。

  一说为,井案发生后,舆论大哗。纷纷议论主谋者何人。时人谓首嫌是郭坚,以井勿幕因靖国军各部扰民,军纪不整,曾大力进行整顿。而郭坚第一路军军纪最差,井对郭多次批评。郭则素怀野心,难以驾驭。井对其整训,郭多有怀恨,因此想杀井后,再借献头之机图陈,一箭双雕。只因陈树藩有所防范,而未能得手。杀井凶手任、李两位皆郭之弁目,但非但未予追究,日后皆将二人升任连长。郭坚之外,又有人谓杀井主谋是陕督陈树藩,李栋材只是为陈收买的枪手而已。当时于右任有挽联曰:“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宋教仁);谁言李栋材,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

  另一说是,说井死后27年得享哀荣,不料井案则又起风波。忽一日,勿幕昔日参谋、同盟会员华孝康具状陕西高等法院,告发杀井主凶为该省府新增委员马凌甫。

  关于华孝康的生平史料,笔者查阅过《户县县志》,有如下记载:

  华孝康(1884——1946) 又名华三祝,户县秣师坡人。清朝末年,曾先后就读于中国公学和香港一教会学院。历任西安、凤翔等中学英文、史地教习。清宣统二年(1910),自费于西安办《秦陇派报》,由井勿慕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华孝康生性英敏,工于诗文。初与井勿慕相见,谈论革命,情投意合,遂弃学追随井勿慕,倾心事之。他经常来往于北平、天津、广州等地,传递南北革命消息。

  辛亥革命陕西光复,华孝康任秦陇复汉军北路招讨使总部参谋。民国六年(1917),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领导军队抗击北洋军阀段祺瑞的军事进攻(史称“护法之役”),他任陕西招讨使耿直部参谋。民国十一年(1922)奉命到广州谒见孙中山大元帅,被派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部专员兼驻陕军事委员。民国十三年(1924)任陕西国民讨贼军西路总指挥部行政处主任兼党务宣传处处长,及北路总指挥部参谋。先后还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华北办事处前方特派员和陕西省政府参议等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