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5-02-10 19:3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人,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

  井姓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史上出现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邢台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陕西周原。井勿幕这一支井姓就来自于西周的发祥地西岐,今天的陕西宝鸡扶风县。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孙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从此,反清的火种在三秦大地燃起!后人有诗《缅怀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曰:

  关中望族养育乱世英豪,名取周易奠定人生行迹

  素怀壮志仰慕定远介子,远渡扶桑心随逸仙克强

  东奔西走筹建同盟分会,南呼北应策划首义方略

  着文夏声关注社会思潮,蒲案学潮先导舆论民意

  桥山哭祭确立政治纲领,雁塔歃血奠定组织联盟

  东援西御捍卫辛亥胜果,南战北征竖帜护法讨逆

  淡薄名利不谋官爵权位,真心为民何惧贫富安危

  英年早逝天地长留浩气,疑案重重纲纪难申正义

  移居蒲城 井家先祖夫妻二人,由陕西扶风逃荒到蒲城县,在离高阳北十几里地方,给一个姓丁的大户做长工,妻子生产后,没钱买布给孩子做衣服,正在发愁,走过银匠炉前,时值一阵大风吹过,银匠铡银块,弹出一小块碎银,卷入毡帽边内。回家脱帽才发现碎银,他喜出望外地说自己时来运转了。不久妻子去世,无处葬埋,丁家送给荒坡地一块作为墓地,在掘墓时,发现墓穴葬有古代武将骸骨、身着金玉甲,头戴金盔,殉葬金银器物甚多。为感天意和敬古人,将古人骸骨深埋,在上植槐树百株,人称“井百槐”。后又与四川自贡当地名绅,合伙开盐井。将每年红利先运江西,铸成五十两元宝,用骑骡运回蒲城,垒成钜富。清道光年间,他的祖父在县城大什字巷新建住宅,遂由井家塬移居县城。

  赈济灾民 井勿幕的父亲井永汲,字绠斋,因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乐善好施。1877年,西北各省大饥,井永汲倡议放赈。蒲城县令某,因不能包办侵吞,质问井:“你有多少钱?敢在蒲城县放赈!”答:“我没有百万之富,就不敢干这活(事)!”从此,人称井永汲为“井百万”。他独出白银数十万两,在蒲城设粥场几处,放赈三年,度过荒年,而家渐衰落。

  井氏双雄 井勿幕四岁父殁,胞兄井岳秀(字崧生),大勿幕十岁,对他特别爱护,抚养成人。勿幕聪颖异常,勤学苦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仅庚子赔款的本息,按当时全国4亿人口计算,每人应负担白银2两以上,因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井勿幕虽在幼年,却非常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他们弟兄纵论天下大事时,勿幕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多所指斥,井崧生尝自叹不如。勿幕性格开朗,貌秀心雄,豪侠尚武,于学业之余,随井崧生拜三原名拳师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练习拳剑技击;又日常腿缚铁瓦,锻炼腿足。他平日沉默寡言,遇事策划解譬,滔滔不绝。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1902年,他们弟兄分居时,分给他的蒲城县内义源永杂货铺破产,债主临门,无法应付。这个年仅14岁的少东家,迫不得已,和井崧生商量,由佣工康宝印陪同,赴四川重庆,去投靠曾受过他父亲周济的川东道道台张铎。在重庆正蒙私塾读书年余,结识了当地革命青年杨庶堪、朱之洪、熊克武、但懋辛等。闻孙中山先生在国外成立反清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同时四川有学生赴日本求学的消息,他便不顾张铎的阻拦,于1903年12月冒险随众赴日本,到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

  井勿幕怀着一片救国忧愤的心情,时时流露于笔墨,他写了一副“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的对联,挂在壁间。又在另一首《孤愤词》中写道:“大丈夫生当斯世,宜效死疆场。否则亦当轰轰烈烈,如荆卿剑、博浪椎诸伟举,壮山河之色,为祖先留生气,为民族续命脉。安肯伈伈伣伣,忍辱事仇,俯首于异族统治之下哉!”他的《舞剑词》中说:“英雄不学时势装,匹马单枪论短长。拔剑斩蛟叱沧海,看他盗寇与侯王。龙蛇走,岁月忙,健儿卅六会跳梁(豪强)。中原风景凄凉,身在水云乡。”其后奔走革命,不复以笔墨为意。偶有写作,不复保留,唯《秋感》八首和赠友人条幅诗两首为遇害前在陕西所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