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辛亥革命志士龙昭灵(2)

辛亥革命网 2015-01-30 15:45 来源:贵州政协报 作者:林顺先 查看:

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洪流席卷全国,在边远的贵州革命运动也如火如荼,在黔东南的侗乡,亦有很多义勇者,龙昭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龙昭灵由于对贵州辛亥革命有功,荣获中华民国开国纪念章——“嘉禾章”殊荣。

  三

  讨袁护国运动以后,龙昭灵不复入政党,“解甲归田”,或研史纪事,或研究种植自乐,或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族的工作。

  民国8年 (l919),龙昭灵以黄峭山樵笔名编辑天柱县《保安团防志略》,记述了清末天柱等地保安史。他为撰写《保安团防志略》,苦心经营,费尽心力。他在文末说:“吾因征求遗事,几费岁月。”

  民国初年天柱教育事业不发达,农村办学条件差,龙昭灵等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民国9年(l920)奔走于天柱五、六两区(高酿、远口),创办高酿高等小学,被学界公认为当时联合办学典范。当校舍落成及第一期学生毕业,龙昭灵题赠木刻楹联一副挂于学校礼堂,联曰:“教育贵合群幸联着五六两区父老广开大厦;人才争蔚起欣看这三十几个子弟首破荒天。”从联中可看出,联合办学的成果使龙昭灵非常欣慰。

  龙昭灵不仅关注传统教育,而且还致力于村童的启蒙教育和村民的成人教育。他撰编《幼稚识字便读》、《人道轨》、《当头棒》等通俗教育必要书石印成册,在族众和村校中散发,还被村校请去为学童们讲授。其中《人道轨》从孝顺、友爱、忠信、廉耻、师友、心术、容仪、食服、学问等十多条目内容,句句以“三字经”的形式,阐述如何为人一生,做事一生,这对于现当代的孩童教育亦仍有借鉴价值。同时还手拟《龙氏族学育才会捐簿序》,广收会友子女入族学读书,对毕业后考升其他学校的,酌给费金,以示支持。成人教育则体现在他的《劝告族人书》上。该文内容主要是劝家族搞好关系、培植人才、认真蒙学,劝男子开山场、栽竹木、种山粮、养畜、学艺,劝女子栽桑种麻、学缝织、事园圃、做干菜酢菜、学烹饪,劝人思先人之德、之训、之籍。并编著《竹木栽培法》、《果树移接法》等,共族人学习。他树人有方,树木有道,把经验编为歌谣,如“农村乐,在水果,水果利益非小可,若无虫害无雪伤,生产最稳妥”等等,便于人们好记。

  民国l5年 (1926),北伐战争暴发,王天培出任国民革命军军长,于洪江誓师北伐,经王多次函请龙昭灵出山,碍于师生情义,他欣然出任十军顾问,部队经安徽凤阳时,与十军幕府潘咏笙(十军一等秘书)、罗子异(军部秘书)三人拜谒朱元璋母墓。l927年,王天培被杀害,他愤恨不平,作联以悼:“公自有名垂青史;我犹搔首问苍天。”又返里过着“楹前卧看三更月,酒后吟依百尺松”的田园生活。

  民国32年(1943),龙昭灵卖掉高酿长冲一片庄田,筹建天柱民生公司,经推选,他任董事长,潘咏笙任经理,试图盈利抗日救国,在经营上抵制奸商,公平买卖,做到“盐分分,布厘厘,不许少寸短尺”。他生活俭朴,禀性刚强,办事公道,人称“蔬菜先生”。

  抗战时期,周发堂在坌处开设钱庄,在兑付杨溪放排工人龙某工钱时,以毛钱兑付,毛钱的千文只当八百文用,龙昭灵听说这事,到坌处对周说:“排夫工钱应给足,那是工人苦力钱。”周置若罔闻不予理会,仍以毛钱兑付,工人意见很大,到赶第二场,四十八寨青壮年拥在钱庄前找周论理,周知道是招惹了龙昭灵,但仍狂妄地说:“昭灵放个屁,你们都赶来。”“昭灵想折消(折腾、扰乱意)我钱庄,我就拿钱来埋他”。这话很快传开,也传到龙昭灵那里,龙昭灵集四十八寨青壮年到坌处,拆掉周的钱庄房子,钱作充公处理。周到天柱申诉控告,经查实,判周属欺诈百姓,咎由自取。

  龙昭灵一生的义举很多,这里仅是几例。

  四

  龙昭灵文武双全。武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壮举,可见一斑。文方面,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文人。他早年在天柱中寨及黄峭山庵“白云书院”读书时,就开始了诗文创作,以后笔耕不辍,成果丰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