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与孙中山(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尚明轩 查看:
蔡和孙何时何地相识?据<革命逸史》记述,早在1899年间,蔡锷和秦力山等东渡求学盼‘有志之士”在日本东京,经过与孙中山“往还至密”的兴中会员、学友沈云翔之引见,便和‘倾倒备至”的孙中山相识了,并且还一起‘共商天下事,总理(孙中山)深得其助。”吼潜乎两人仅有这次谋面晤谈。此后的17年中。迄未见二人相见的记载。虽然如此,他们之间在一段时期中,还是通过函电等方式进行着联系。
蔡锷虽然热衷于改良,但抱有强烈的民主主义理想。因此其表现又不完全同丁十改良派。他在政治上追随梁启超,站在立宪党人一边的同时,又逐渐觉察到民主革命已日益深入人心,革命的潮流汹涌澎湃。出于真诚之爱国热情的驱使,蔡锷努力去顺应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在所担任清政府新军军职的湘、桂、滇诸省,采取了同情革命党人的革命主张,与革命派保持着一定的友谊,并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蔡锷经过革命党人的联络,更勇敢地参加发动和指挥了云南的“重岁r起义。这次起义的成功,既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又对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蔡锷从改良转向革命的起点,也是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有力支持。
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身任云南都督的蔡锷,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保持着行政上的正常隶属关系,并成为了蔡孙毕生关系中联系最多且较为融洽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在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任期的三个月中,蔡锷致孙中山(包括孙和他人)的文电有26件之多;在1913年有3件。这些文电除少量属于例行公事外,绝大多数是对建立新国家诸多方面提出的政见和建议,反映出蔡锷的思想、政治主张及其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
在文电中,蔡锷向孙中山表示了敬仰之情和迫切希望国家能早日统一的心愿,指出孙中山“裒然举首,可为民国前途贺!”并深感‘临时政府成立,内政外交得有主持,无任欢忭”还称赞南京临时政府“各部长官皆极一时之选,仰见任官惟贤,无任钦佩!”同时,他派出参谋李伯庚、刘风、黄文三人赴南京,亲向孙中山揭橥三义,期盼奠定邦墓,称:(1) “今中央政府成立,缔造经营当先从破除省界入手”;(2)各党派“虽政见不同,而谋国之心则一。……现值肇选之初,万端待理,只宜唯贤是任。不必过存党见,使有弁(弃)才”;(3)“新旧递嬗之交,目光固宜高远,而手法即不妨平近。”必他还极力反对军阀割据的联邦制,主张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政府,以加强建设和抵御列强,一再电请孙中山将各省管理财政、外交等的重要官员均需中央委派,俾便建立统一民主强大的国家。这些主张,无疑都是表示对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