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蒋翊武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周星林 查看:
蒋翊武,字保勃,1884年12月出生在湖南澧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04年11月,参加黄兴、宋教仁等领导的华兴会起义,失败后被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开除,从此走上职业革命道路。1911年9月,湖北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实行联合,蒋翊武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武装起义临时总指挥。1913年8月,革命党人旨在推翻袁世凯专制统治的“二次革命”失败,蒋翊武遭到通缉他在避走广西的途中为军阀所获,9月9日就义于桂林。 这位推翻封建帝制、创建民 主共和的“元勋”,其革命活动和军事思想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作为辛亥革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的蒋翊武,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兴起不久的报刊传媒的重视和建设,在同期革命党人中是少见的,也值得我们研究。
蒋翊武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
蒋翊武第一次接触革命进步刊物是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读书期间。
1904年春,蒋翊武以优秀成绩考入西路师范学堂,编入一年制速成师范班。常德是湘西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清末是湖南第二大城市,热闹繁华。西路师范学堂是沅、澧流域的最高学府,蒋翊武在这里求学深造,开阔了视野,结交了不少有识之士。学堂附近有一个启智书局,专门出售香港、上海或留日学生在东京出版的进步书刊,旨在传播新知识,开通新风气。蒋翊武在这里读到了《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新湖南》、《中国魂》、《浙江潮》、《湖北学生界》、《伤心人语》以及西方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这些著作使他耳目一新,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启发,为他后期从事报刊传媒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翊武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参与创办《竞业旬报》
在常德,蒋翊武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那就是出生于武陵县柳叶湖畔、比他仅小一个月的刘复基。在刘复基的引荐下,蒋翊武加入了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华兴会起义失败,蒋翊武被校方开除回原籍所在地,从此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
1905年10月,蒋翊武、刘复基相邀东渡日本寻求革命真理。当他们抵达上海时,蒋翊武不幸患了一场大病,不得不滞留上海,暂居于湖南会馆中。与之同行的刘复基遂只身东渡,并于当年的11月21日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其时适值日本文部省公布歧视性的《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该规则“无国书保送者不得入校”的规定,激起了留日学生的愤慨,不少人罢学回国。在12月初发生了陈天华蹈海事件后,刘复基便随首批归国学生回到了上海。
当刘复基很快从东京返回时,蒋翊武仍在上海,并“由刘尧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在上海,革命党人姚宏业在北四川路横滨桥北首租赁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蒋翊武、刘复基均考入该校高等班,学校于1906年2月正式开学。
竞业学会是中国公学的学生团体,《竞业旬报》是该学会的机关刊物,1906年10月28日正式出刊,主编傅熊湘。蒋翊武一边完成在竞业公学的学习,一边参加了《竞业旬报》的编撰工作。是年秋,刘道一奉同盟会总部之命,回湘策划萍浏醴起义,并在长沙水陆洲组织骨干集会,研究起义方略。蒋翊武以同盟会会员、《竞业旬报》记者的身分赴长沙参加了会议,且“愿负运动新军责任”。12月初,杨卓霖率二助手挟炸弹到扬州联络会党,拟刺杀两江总督端方,却被奸人诱捕。《竞业旬报》发行至第10期后,即因杨桌霖被捕而中止出版。蒋翊武、刘复基也“以清廷禁令森严,恐遭不测,因而退学”,但继续“奔走沪、宁、赣、湘间,运动革命”。
(二)担任《商务报》的编辑和记者
1909年10、11月间,蒋翊武、刘复基经刘复基的兄长刘星 引荐到武汉。刘复基担任汉口《商务报》发行人兼会计,蒋翊武担任编辑。为了深入军队组织,他们与时任<商务报》总主笔的詹大悲一道以报馆记者的名义前往新军21混成协41标驻防的天门、潜江一带采访。在潜江,通过蔡大辅了解到了军中秘密组织“群治学社”的情况,并通过他们的介绍到武汉面见了担任该社庶务的李抱良。
《商务报》又名《汉口商务报》,1909年10月8日创刊,“馆设汉口英租界致祥里8号,罗某集资商办。革命党人何海鸣、刘蛰庵等参与社事”。刘复基的兄长刘星也是该报的创刊人之一,与何海鸣同为主笔”。
1910年舂,四川、湖北、湖南争路风潮起,恰好主张借款筑路的杨度由湘入京,路过汉口,李抱良、刘复基等聚众殴打了杨度,被英国捕房拘留。“群治学社”的名称被清方知道,《商务报》亦被迫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