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一位湖湘名人——陈炳焕(3)
辛亥革命网 2017-02-21 15:5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梁小进 查看:
民国成立以后,陈炳焕仍然坚持革命立场。1912年,他加入同盟会。是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湖南于9月成立国民党支部,谭延闿任支部长,陈炳焕任会计长。1913年3月3日,他与宋教仁、龙璋等发起成立“湖南各团筹边会”[11]。未久,宋教仁在上海被刺,陈炳焕响应孙中山、黄兴号召,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遭到通缉,乃于5月离湘赴沪。
1916年护国运动兴起,陈炳焕从上海返湘,被派任湖南官矿督办、矿务总理。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湖南矿业正处黄金时期。他曾亲自深入湘南各地矿山,改善矿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矿业。
民国初期,湖南金融业紊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改善金融管理,金融界人士也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管理机构来维护社会金融市场,解决金融业的紊乱状态。早在1912年4月,前清湖南官钱局改组为湖南银行,发行钞票,而民间金融机构亦蓬勃兴起,纷纷开设银行,发行纸币。陈炳焕认为“纸币非病,病在信不立”,乃按照欧美行之有效的办法制定了一套法令与政策。1917年5月20日,湖南省金融维持会在长沙正式成立,有“金融专家”之誉的陈炳焕被推选为会长。他肩此重任,即主持制定金融市场管理规则,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发行有信誉的纸币、证券,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从事金融业的发展工作。
然而,陈炳焕任事不久,北京段祺瑞政府先后派傅良佐、张敬尧出任湖南督军,湖南又陷入北洋军阀统治之下。1917年夏、秋间,陈炳焕再度去职离湘,前往上海,参加孙中山领导发起的“护法运动”。 陈炳焕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与谭延闿过从最为密切,与黄兴亦甚友好,“黄克强先生尤礼致君”[12]。1904年,他与黄兴一同任教于长沙明德学堂。1916年湖南驱汤(芗铭)以后,都督由曾继梧暂代,程潜等联名电请黄兴回湘担任都督。黄兴曾复电曾继梧、陈炳焕等,对陈等“苦心谋湘,屡经事变,卒赖维持,深为感佩”,并表示“刻难回湘”,希望在湘诸公“安桑梓,保大局……毅力主持,妥为布置”[13]。此次在沪期间,他曾两次与孙中山、谭延闿等一起,发起召开纪念黄兴的会议[14]。
1920年,张敬尧被驱逐出湘,谭延闿第三次主持省政,陈炳焕亦随之回湘。时湖南大乱初定,急需能人理财。陈炳焕众望所归,出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连年以来,时局动荡,他历尽辛劳,积劳成疾,旋因疾病加剧,于12月1日获准辞职,于12月2日(庚申年十月二十三日)在长沙藩正街寓所去世,享年61岁。1921年元月4日(庚申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湖南省政府特地举行隆重葬礼,将其遗体安葬于长沙县雷车岭石塘湾(今望城县桥驿下湾村雷冲岭)。
陈炳焕一生多年身居高位,长期主持财政,但两袖清风,一丝不染,没有积蓄,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公馆。去世后,其所遗六个年幼的子女,只能依靠长子和变卖以抚恤金所购田产抚养。其亮节清风,德高望重,常为人所称道,因与谭人凤、刘人熙并称为“湖南三老”。解放以后,程潜还曾称道:“辛亥建元以来,湖南官吏不爱钱,能称好官廉吏,不负革命宗旨者为陈树藩一人,使人人如彼,则湖南以至天下事俱大可有为矣。”[15]
注释:
[1]、民国三十五年修湘阴《陈氏支谱》卷十四“聪公房钧公世系”
[2]、[5]、[12]、谭延闿《湖南财政厅厅长陈君碑》,载《长沙文史》第十八辑
[3]、《郭嵩焘日记》第四册“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4]、[15]、李沛铭《陈炳焕传略》(未刊稿)
[6]、湘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湘阴县志》(三联书店1995年出版)第二十编教育·科技
[7]、见《湖南咨议局文献汇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8]、粟戡时《湖南反正追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4页
[9]、唐乾一《湘事记》卷一,载《湖南反正追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74 页
[10]、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人物志》(湖南出版社1992年出版)上《陈炳焕传》
[11]、[14]、《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06、228、272页
[13]、《黄兴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二册第846页
(作者系长沙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会著名文史专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