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位法学家王宠惠(3)

辛亥革命网 2011-08-22 00: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陈晓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30岁当上大国外交部长,王宠惠创造的这项纪录,恐怕是很难打破了。他26岁时将《德国民法典》译成英文,成为英美世界标准版本。30岁任南京

  折冲樽俎,立法垂范?

  不久南北和谈结束,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王宠惠北上,在唐绍仪内阁中任司法总长。唐内阁倒台,王氏到上海从事学术工作,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写成多种宪法学著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直系曹锟、吴佩孚控制北京政府,孙中山暗中通过王宠惠与吴佩孚接洽合作。5月,王宠惠联合胡适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好人政府”口号;9月,在吴佩孚支持下,王宠惠署理国务总理,被称为“好人政府”。由于曹、吴内部派系矛盾,曹锟一系借口财政总长罗文干在奥国借款中有贪污问题,诱使总统黎元洪下令逮捕罗文干,王宠惠不得不请辞。罗文干的“贪污”是曹锟一派诬蔑,但王内阁确实也有过错,错就错在将借款的大部分直接拨给吴佩孚充当军费。北洋时期,内阁往往只是军阀装点门面的工具,用完即弃。王宠惠最终投靠蒋介石,实属不得不然。

王宠惠在海牙国际法院

  1927年,王宠惠出任南京政府司法院院长,从此在外交、法律两大领域发挥其技术官僚特长,主持多种法典编纂工作,参与起草前后两部“约法”“宪法”,出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抗战军兴,任外交部长,多次对美、欧发布广播讲话,呼吁各国人民支持中国对日作战。1941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作为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的主要随员,据理力争,将“满洲蒙古台湾澎湖当然归还中国”写入《开罗宣言》,厥功甚伟。1948年,在中共与民盟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导的“国民会议”仍照常召开;会议期间,国民党内主张修改“宪法”的呼声甚高,以因应所谓“戡乱”需要。王宠惠从宪法必须保持稳定性的角度,出了一个主意:在“宪法”中加入临时条款,赋予政府“临时应变”的权力。王氏这种做法,仅仅保住了“宪法”的门面。若什么都可以“临时”,“宪法”等同于随时修改。1953年,因“国民大会”及“总统”“副总统”任期即将届满,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在无法在全国范围选举,“国民政府”面临合法性问题。王宠惠“创造性”地解释“宪法”,提出可召开第一届“国民会议”第二次会议来选举“总统”,为蒋介石解决了一大难题。王氏此举,有无“曲学阿世”问题,留待宪法学家去评判。

  平心而论,作为技术官僚,王氏一生对我国外交、立法、司法的贡献有目共睹,其能力已发挥到了极限,如今的“海归”无人能望其项背。他虽然精研欧美主要国家宪法、民法、刑法,努力促成中国成为法治国家,但在党派政治、利益集团面前,其理想的实现大多只局限在纸面上。

  1943年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时,王宠惠奉命将蒋介石著作《中国之命运》翻译成英文,与钱锺书之翻译《毛选》互相辉映,堪称译坛佳话。此书本来由钱锺书的老师温源宁等五人翻译,阵容十分强大,待陆续送核,“上峰”仍不满意,不得不借重王宠惠。以地位论,钱锺书不过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而王氏相当于“军机大臣”。《中国之命运》中文版为陶希圣捉刀,陶氏不过一“南书房行走”(侍从室秘书),则王氏担当斯役,是荣是辱,正难确定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