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位法学家王宠惠(2)
辛亥革命网 2011-08-22 00: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陈晓平 查看:
组织“广东独立协会”
1901年,王宠惠也来到日本。按国民党方面的记载,此行是应秦力山之邀,到日本担任《国民报》英文编辑,鼓吹革命,同时入学读书,并在横滨谒见过孙中山。但据张仁善先生为《王宠惠先生法学文集》写的序言,第二年王宠惠得到南洋大臣资助赴美留学,可见王之赴日,仍属于“官派留学生”,并非已公开“投身革命”。国民党方面人士因王宠惠地位尊崇,似有意将他的“官派留学生”身份隐去。拿着朝廷的经费,却在报纸上写文章攻击朝廷,对这种行为如何看待,老实说我颇为“纠结”。从“契约精神”方面看,似乎应该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从“革命伦理”来说,只要达到目的,任何资源皆可利用。
王宠惠在日本,除了利用他的英文长才,向西方人揭露清政府的腐败、鼓吹革命之外,还参与了一件大事,即组织“广东独立协会”。辛丑年春,法国将广东划作它的势力范围,西方传媒有关瓜分中国的言论甚嚣尘上,各报风传清廷将把广东割让给法国。留日粤籍学生群情激愤,担心广东将蹈台湾之覆辙,乃发起“广东独立协会”,主张广东向满清政府宣告独立,发起人有冯斯栾、冯自由、王宠惠、郑贯一、李自重等人,入会侨民达200多人。王宠惠为协会起草宣言,扬言:“广东省是广东人的广东省,也是中国人的广东省!它的命运,应该由广东人和大多数中国人来决定,不应由少数无能的官吏来决定。”迩时孙中山居于横滨,东京粤籍留学生代表王宠惠等人,每星期六往横滨谒见孙先生请示办法。此事虽终因风闻不实而没有继续进行,却促成了部分留日学生从康梁保皇党转向与革命党合作,很多独立协会会员后来都加入了兴中会和同盟会。
王宠惠墨迹
“海归”一跃登龙门
1902年,王宠惠赴美,先入加州大学,后转耶鲁大学,190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04年,与孙中山相会于纽约。这也是孙中山经济极为窘迫的时候,据说孙曾托王帮忙出售朋友所送的名贵药材龙涎香,可惜王不是好的生意人,推销了好几天未果。王氏真正给帮上忙的,是给孙中山起草文稿。孙中山著作“告欧美人宣言书”,又名《中国问题之真解决》(The true solution of Chinese Question)的主要部分,就是王宠惠所起草。1905年,王氏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06年赴欧,取得英国律师资格,研究各国法律。1907年,将《德国民法典》翻译成英文并加评注,为英语世界第一个译本,也成为英美各大学通用的标准译本。上世纪50年代尼克松访台,谈起他读大学时候用的《德国民法典》教材,正是王宠惠的译本,不忘对王宠惠表示敬意。
1911年9月,王宠惠学成回国,先到京、津观察动静。武昌事起,王宠惠立即南下到上海,出任沪军都督陈其美的顾问,随即又出任组织临时政府的广东省代表,与各省大表一起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大会公推汤尔和、王宠惠为代表,从南京到上海向孙大总统呈递当选证书,并迎接他到南京就任。接着,王宠惠被任命为临时政府外交部总长,年仅30岁。
外交总长一职,本来以伍廷芳出任的呼声最高。孙中山临时“换马”,有他的苦心,对外的说辞冠冕堂皇,说是伍博士担任南北和谈总代表,又兼任司法部长,责任繁重。但据局内人透露,孙中山其实是担心伍廷芳资历太深,威望太高,不容易驾驭;王宠惠是孙的后辈,容易指挥。任命一出,舆论大哗,上海粤籍绅商拟开会抗议,上海广肇公所本来打算借给临时政府50万两银子,此时也扬言拒付。伍老博士只好亲自出来打圆场,平息了这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