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洒在曙光里的滚烫热血(2)
辛亥革命网 2011-08-22 00:00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徐霞鸿 查看:
先加入光复会,再创办“大通学堂”
1904年底,长江下游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光复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徐锡麟闻讯后前往上海拜访蔡元培,当天陶成章也在蔡住处。蔡和陶向徐介绍了国内的革命动向,以及光复会的组织经过和奋斗目标。徐当场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的决心,同时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加入了光复会。
光复会领导人以及在日本的部分会员(右一为徐锡麟)。
当时浙江各地的会党十分活跃,在反清统治和“仇洋灭教”的斗争中显示了巨大力量。但这些会党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如何把分散的会党组织、联络起来,引导到光复会组织中来,实现民主革命的大联合,这是摆在光复会面前的重要课题。于是,徐锡麟从上海回来后,马上召集志士、挚友一起商量,收集会党情况,并不顾严寒,亲自带领几名学生到各地会晤会党首领。历时两月,徒步寻访了嵊县、诸暨、东阳、金华、缙云等各地会党,结识了竺绍康、王金发等会党首领,联络进步人士,发展会员,扩大了组织,使光复会成为浙江反清革命的领导核心。
在与各地会党联络中,徐锡麟发现,虽然会党众多,也有一定势力,但明显素质偏低,要想联合各派并发挥作用,必须加以培训和教导。因此,徐锡麟萌生了创办一所“武备学校”以培训会党骨干的想法。“应该说,从成立大通学堂的创意、选址、说服富商许仲卿出资,到后来邀请秋瑾主持大通学堂,都主要是徐锡麟的功劳。”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认为,大通学堂的创立,是辛亥革命史甚至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十分耀眼的闪光点,它的历史贡献可以与后来的黄浦军校相媲美。而在徐锡麟等人的努力下,大通学堂成了当时的革命指挥中枢,徐锡麟也成了光复会的实际领袖之一。
打进官场闹革命
策划“安庆起义”
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徐锡麟与陶成章等革命志士反复讨论,寻求良策,最后议定“捐官学习陆军,谋握军权”,“捣穴覆巢”之计。因为近视的原因,徐锡麟去日本军校学习计划受挫,只得改走“打入官场”之路,于是便通过表叔俞廉三(曾任山西巡抚,安徽巡抚恩铭曾是俞手下任职)捐得“道台”衔。
1906年,徐锡麟赴安徽候任。恩铭一直对俞廉三执门生礼,读过老师的信,就毫不迟疑地给这个通过“纳捐”而获得道员身份的徐锡麟在武备学堂安排了一个“会办”的管理职位。但恩铭哪里能知道,这个徐锡麟的名字今后将和他恩铭的名字紧密连在一起,以“徐锡麟刺恩铭”的历史故事代代流传。买官进入体制内,为的是在内部找机会推翻这个体制。徐锡麟及他的几个同志,算是历史上最独特的买官跑官者了。
到达安庆后,徐锡麟在武备学堂会办的岗位上卖力经营校务,以图恩铭信任、提拔,取得更加有利的位置,一边暗中紧锣密鼓地筹备起计划中的大事。因他是老师俞廉三推荐而来,恩铭对他自是毫不怀疑,还很欣赏他的办学成绩。1907年初,徐锡麟如愿以偿地被恩铭提升为巡警学堂会办兼巡警处会办。巡警学堂对安徽省来说十分重要,负责这个学堂,不愁没有机会接触恩铭这个皖省头号大员;另外,这个学堂的学生都是带枪的,教育好了他们,就是起事的基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