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鸿钧:孙中山嘉勉的“金石”将军(2)
辛亥革命网 2011-09-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裴高才 查看:
陈之骥叛逃后,冯国璋、张勋对南京讨袁军大举进攻。邱鸿钧在南京天保城、富贵山用大炮猛击北洋军,与张勋部展开了紫金山、雨花台的四次争夺战。炮火的对射造成许多讨袁军伤亡。枪林弹雨,血肉横飞,邱鸿钧脸上、身上不仅满是尘土,而且溅得斑斑血迹。但仍未后退,坚持战斗。他后来对子女回忆说:“北洋军用重炮轰击我们阵地,我也指挥炮兵狠狠地还击,喊开炮,喉咙都喊哑了,于是挥起手来喊,有一次刚一挥手,一颗子弹擦过我的手掌,当时感到手一阵发热,一看,流血了,赶紧把手紧按在右胸,鲜血很快染红了胸前的军服。经过包扎治疗,又投入了另一场战斗……”
最终因敌众我寡,9月初,北洋军占领南京。邱鸿钧因遭当局通缉,辗转潜赴日本东京。
亲历入党“打手模”
流亡日本期间,邱鸿钧仍然不辍青云之志,1914年由蔡济民介绍,他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时至1946年,他仍清楚记得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的情景。他说:当时二次革命失败以后,有些革命党人先后来到日本。鉴于失败的惨痛教训,孙中山先生决意将国民党改为中华革命党。这不是简单的改个名称,而是意在整顿党的组织,建立一个有铁的纪律的党。当时,邱鸿钧作为首义党员和一批革命志士在中山先生面前宣誓。誓词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忠于党,忠于领袖,对党、对领袖忠心不二。入党要严格履行手续,还要在誓词上打手模(盖手印)。这个要求,遭到了黄兴的坚决反对,说这是集权主义。当时中山先生非常激动,他大声说:“我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以前加入国民党只要说拥护主义,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结果怎么样,二次革命,十个国民党的都督就有八个不听调动,一盘散沙!在北京的议会,最终是大多数国民党员倒向袁世凯拥护他的专制主义制度,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所以,必须建立一个有铁的纪律的党!”紧接着,孙大声问:“谁愿意打手模?”有一位同志立即应声说道:“我愿意!”并一个分步走上去打了手模。中山先生也马上趋前,紧握着他的手。接下来,邱鸿钧和其他同志也应声说:“我愿意打手模。”
黄兴见状,愤而退出会场。走到门口,有的人对他说:“我们拥护你另组织一个党当领袖。”黄兴勃然大怒道:“你们听着:党只有一个,就是中华革命党。领袖只有一个,就是孙中山!”从而避免了分裂。
邱鸿钧后来说:这次宣誓对他震动很大,令他终生难忘。中山先生讲话的大意,他永远铭刻存心。同时,也非常佩服黄兴的人品,佩服他坚定的信仰,高尚的人格。
平叛讨逆披肝胆
从日本归国后,邱鸿钧参加护法与北伐革命斗争。继协助蔡济民讨袁驱王(占元)之后,又在闽南招讨史谭人凤部任支队司令。1919年谭军遣散后,在韶安护法军将领方声涛部任陆军第四师第四团团长。次年转任粤军第一路军第三统领部帮统(副旅长)、统领。
1922年,奉中山先生之命率部北伐,经粤北、湘南、赣南转战千里,并节节胜利。此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遂奉命回师,在广东翁源遭遇叛军主力洪兆麟部,血战三天三夜,重创数倍于我之敌。
在奉命入赣转战福州的战役中,受命为先锋,身先士卒,亲率警卫连冲锋在前,一举攻入福州督军李厚基之装备重地洪山桥兵工厂,全歼守敌,夺获机关枪200余挺(枪上注有“洪山桥兵工厂刘武渊监制”字样),七九步枪6000余支,仅邱的警卫连的排长张寅就缴获大炮36门。
同年,邱被任命为东路讨贼军第三旅旅长。在攻克福州后回师广东后,军部突发变故。原来由孙中山一手栽培的军长黄大伟(黄陂人)竟要独树一帜,自封为国民军总司令,并制作了旗帜、关防等下发到各旅。邱鸿钧得知后,立即报告总司令许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