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变革先驱伍廷芳(3)

辛亥革命网 2011-09-13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张富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他早年留学英伦,继之在香港担任大律师,后进入李鸿章幕府,筑铁路、办交涉,改法制、争国权;辛亥革命爆发,他为帝制的覆灭、司法制度

  为此,自1903年底始,他便与沈家本《奏删除律例内重法折》,力主废除 “凌迟”、“枭首”、“戮尸”三项酷刑,代之以斩决、绞决、监候。他还建议同时废除有关“缘坐”和“刺字”的律法,从而使流传中国数千年的最残酷、最野蛮的重刑律法得以废除。

  玖 从法律上确立商人的地位

  他还先后主持起草了《大清商律》、《大清印刷物件专律》、《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铁路简明章程二十四条》、《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以及《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等新法。

  这从法律上确立了商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此后,中国商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活跃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舞台,在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随后的收回利权运动以及辛亥革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清末法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法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伍廷芳等在《奏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中提出“在京师设一法律学堂”和“在各省已办课吏馆内,添造学堂,专设仕学速成科目”,得到清政府的批准。

1906年10月,中国第一所近代法律学堂宣告成立。次年,法律学堂由修订法律馆所属改为法部直属,并正式改称“京师法律学堂”。随后,各省也相继创办了法律学堂。全国各地法律学堂的兴办,培养了近万名法律人才。

  拾 推进临时政府的司法独立

  武昌起义爆发,辞官不久的伍廷芳重燃爱国热情,以七十高龄欣然投身到创立共和的革命浪潮中,先后应邀担任沪军都督府外交部长、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以及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务。

  在他看来,司法能否独立,是评判一个国家文明与野蛮的重要尺度。西方国家所以被称为文明国家,无非它们尊重司法独立,不受行政权、立法权的干预。因此,他建议实行审判官“优给俸薪”,“务令司法俸薪高出于行政者,以示优厚养廉”。

  在他的推动下,临时政府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司法独立、文明审判作出了明文的规定。

  而在“姚荣泽案”和“宋汉章案”中,沪军都督陈其美最初确有按非常时期军政府之行政权干预案件之意,经他的据理力争,案件最终能够按照司法独立原则进行审理。“姚宋两案”开创了我国参照近代西方国家审判制度审理案件的先河。

  他生活了八十年,正是这八十年,中国经历了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进而由封建君主制向民主共和制度演变的过程。他的一生好似一部中国近代史。

  (张富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现场问答节选

  问:伍廷芳的法律思想是如何中国化的,当时的人怎么评价?您对此怎么看待?

  答:历史上有作为的重要人物,在推动社会改革时,肯定要考虑到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伍廷芳也不例外,他积极借鉴西方法制建设的成果,努力推动中国法制改革的进程。

  但他不可能完全抛弃延续几千年的原有法律,而是根据中国社会能够接受的程度,尽可能地吸收西方法治文化的精髓和因素,来推动中国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他和沈家本主持下起草的《大清商律》等新法,是在中国法律革新的实际需要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商法典中最精锐的部分。

  当时,曾有不少官僚讽刺他们抄袭日本的法律,而日本法律又抄袭了德国的法律。但抄袭也好,借鉴也罢,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商业法典,《大清商律》的颁布施行,对于构建近代中国商法体系,意义重大。

  《大清商律》中的许多法律规范,既采自于西方国家的商法典,同时又较为适合中国国情,在改革中国近代法律制度方面实属初创,对于中国法制建设起到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问:史书多记载伍廷芳与孙中山有矛盾,您如何理解他们的关系?

  答:伍廷芳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以其同时代人难以拥有的勇气,迅速地完成了从改良爱国到革命爱国的重大飞跃,特别在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长的任上,为收回治外法权、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独立多有建树。

  但毋须否认,伍廷芳与孙中山确实有过一段时间因猜忌而疏远或冷战。对此,近代史的学者有过不少的披露和分析,有的认为伍廷芳对孙中山未让他担任外交部长有意见,而孙中山对伍廷芳在南北议和时有些自作主张深感不满,等等。

  我认为,两人在工作上有些分歧,甚至有些矛盾并不奇怪,但只要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是一致的,最终自然会走到一起。

  事实上,伍廷芳最终认识到孙中山是真正的革命者,是值得他终身追随的革命领袖,因而他能够勇于抛弃前嫌,再次坚定地追随孙中山,为维护法统,再造共和,鞠躬尽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