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从举人到革命党(2)
辛亥革命网 2011-09-06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邱捷 查看:
1904年,他再次东渡日本留学法政。同行的有汪精卫、朱执信、陈融、古应芬、李文范等广州人。期间,他结识了廖仲恺。1905年七八月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廖仲恺、胡汉民却回国度假了。得到消息,他们马上赶回日本。
在日本,胡汉民夫妇和廖仲恺夫妇是同租一屋居住的。一天晚上,孙中山应邀到他们家,这是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对自己学说的解释,完全征服了他。于是,胡汉民夫妻加上妹妹,与廖仲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叁 演讲三小时,听众千人拍掌狂呼
加入同盟会后,他被推举为本部评议员,汪精卫是评议长。后来,本部秘书马君武要到京都工科大学学习,孙中山指定胡汉民继任。此后,他主编《民报》,宣传三民主义,与康梁保皇派论战,成为继陈天华、邹容之后的杰出的革命理论家、宣传家。
《民报》第1-5期由胡汉民主编,第6期起由章太炎主编。他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宣传,和当时其他宣传家相比,具有全面、完整、明了、准确的特点,并在每个理论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他的《民报之六大主义》被公认为“革命纲领”。
孙中山的很多著作,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国民党一大宣言,胡汉民都有参与。他不仅写文章,还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对留学生、华侨演讲,争取华侨,尤其是粤籍华侨。
1905年10月,他出席保皇派为扩大势力而召开的“戊戌庚子死事诸人纪念会”,登台演讲三小时。结果,“听众千人,拍掌狂呼,康、梁之徒皆瑟缩不敢置辩”。
肆 参与策划或主持了多次武装起义
他先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同盟会南洋支部、南方支部长。孙中山到欧美活动时,“将国内一切计划托于黄克强、胡汉民二人”。
1907年初,孙中山赴南洋发动起义,在河内设立了革命机关,胡随行。1907年-1909年间,他参与策划和领导广东潮州黄冈、广西镇南关、广东钦州廉州、云南河口等起义。在镇南关起义中,他带病跟随孙中山上炮台。
如果说黄兴像起义的司令官,那么,胡汉民就有点像参谋长或后勤部长。每次起义,从制订计划,筹募款项,运送武器,协调各方行动,直到处理善后。
1910年新军起义胡汉民是最高领导。这次起义因为小事引起提前发动,起义军武器、弹药、指挥都有问题,很快失败。胡本质上是一介书生,虽参与策划多次起义,但军事上长进不大。
他参加了孙中山于1910年6月在马来西亚庇能(今槟城)召集的、准备黄花岗起义的会议。会议决定,起义主要由黄兴、赵声负责指挥,胡汉民担任秘书科工作,并负责在南洋筹款。
他的筹款工作相当有成效,保证了黄花岗起义的军费。他本来也在1911年4月27日晚与赵声一起从香港乘船赴广州参加起义,第二天早上上岸住进城外的旅店,不久就得到前一天起义失败的消息,他们无法入城,只好乘船回香港。
伍 被讽为“第二总统”,权力很大
1911年11月9日,广东光复后三天,他出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1912年12月21日,孙中山从欧洲抵达香港,胡汉民等乘兵舰前往香港迎接。孙中山在上海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他是总统府秘书长。
在总统府里,他和孙中山同居一室,每晚讨论第二天要处理的大事,往往通宵达旦,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孙中山予以他很大权力,有人嘲讽胡汉民为“第二总统”。
期间,广东都督由陈炯明代理。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后,1912年4月底,孙、胡重回广东,孙向临时省议会建议让胡尽快重任粤督。到1913年6月被袁世凯免职,胡汉民两次任粤督计一年零两个多月。
以他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的广东军政府,还有广阳军务处督办朱执信、财政司长廖仲恺、警察厅长陈景华等同盟会骨干。从省级军政官员,到各县县长,基本由同盟会员担任。其他省份那种立宪派、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情况,广东基本上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