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行者——张子贞的生平与志业(2)
辛亥革命网 2011-09-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尹仑 查看:
张子贞的革命生涯和军事活动,从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经历了留学东瀛、任教云南讲武堂,经历了辛亥重九革命、反袁护国起义、倒唐反独裁运动等历次革命斗争,以及后期对国名党左派年轻将领的协助和支持。
1905年,26岁的张子贞与赵钟奇、姜梅龄东渡扶桑就读于日本振武学堂,加上1903年入校的杨振鸿、罗佩金等,1904年入校的谢汝翼、李鸿祥、李根源、唐继尧、张开儒、赵复祥、顾品珍、王廷治、叶成林、叶荃、孙永安、刘祖武、欧阳沂、顾万祥、刘德坤、庚恩赐(后改名为庚恩旸)等,当时在校云南籍学生共计40人。振武学堂里的主要学科有历史、地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地文学、生理学和各种典范令等。1905年8月,孙中山到达东京,将兴中会、黄兴派的华兴会和章炳麟的光复会合并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举孙中山为总理,由黄兴等分任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工作,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张子贞等经常参加同盟会的集会,亲聆孙中山先生的多次演讲,对孙先生所讲的“君主立宪好比马车,民主共和好比火车,必须抛弃马车乘火车,国家才能进步”的主张深为赞赏。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于1906年毅然第一批加入同盟会。在日本士官学校的云南同学中,李鸿祥、李根源、罗佩金、唐继尧、黄毓成、张开儒,叶荃、赵复祥和黄毓英等也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熏陶,先后加入同盟会,并组建了同盟会云南支部,出版刊物《云南》。这些军校学子,日后都成为了云南推翻帝制重九起义的中坚力量。
1911年,张子贞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云南任陆军讲武堂步兵教官,同为教官的还有李烈钧、唐继尧、顾品珍、张开儒、刘祖武、罗佩金、庾恩旸等,李根源被任命为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练,后为总办(校长)。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于1907年9月,大批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的留日军校学生被聘为教官,在担任教官的47人中,有张子贞等17人属于同盟会成员。作为教官的张子贞,不仅向讲武堂学生传播进步思想,而且还秘密在学生中发展同盟会员,“张子贞归国,充讲讲武堂步科教官,讲授中屡以种族、人权之说,激发生徒,暗播革命种子”。[i]朱德就是在讲武堂学习期间加入了同盟会,因此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当时实际成为了传播革命思想的学校,并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材,如早期的朱德、叶剑英,以及随后的龙云、卢汉等。这些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的讲武堂学生被分配入新军任职,掌握了部队军权,为辛亥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都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首义。为了响应武昌首义,包括张子贞在内的云南革命党人积极行动起来,秘密地连续举行了5次紧急军事会议讨论和部署起义,张子贞先后参加了第一、第四和第五次秘密会议。1911年10月16日(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晚7时至11时,云南同盟会员唐继尧、刘存厚、张子贞、沈汪度在昆明萧家巷刘存厚家举行了第一次秘密会议,会上讨论并决定事项:“一、刘存厚报告四川争路之近情,可为革命之机会。二、研究革命之进行法。三、联络革命之必要人材。四、同举稳慎周详、可与谋革命之人员如左:甲、本夜列席者勿论。乙、蔡锷、韩凤楼、罗佩金、雷飙、李凤楼、刘云峰、谢汝翼。五、同议可共事革命之人员如左:李根源、庾恩旸、李鸿祥、黄毓英、邓泰中等。”[ii]在这次会议中,包括张子贞在内的同盟会骨干和首领们分析了云南当时的世局,并商定了联络共谋革命的进步人员,为武装起义做了初步组织准备。1911年10月25日7时至10时,蔡锷、唐继尧、刘存厚、张子贞、殷承瓛、沈汪度、雷飙等人,又在昆明萧家巷刘存厚家举行了第四次秘密会议。据会议记录说明,是夜天雨,赴会人员均不带随从,冒雨单人步行至刘宅。到会人员歃血为盟,用白纸写下“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天人共须”,全体人员看过后,将写有誓词的白纸烧了,灰烬调入酒中,众人分饮表结同心。1911年10月28日7时至次日凌晨3时,蔡锷、唐继尧、刘存厚、张子贞、沈汪度、李鸿祥等人,在昆明洪化桥唐继尧家中举行了第五次秘密会议。这是昆明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前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会上决定了起义的兵力配置、攻击计划、军事指挥以及发动时间等重要事项,并决定由张子贞率讲武堂在校学生在城内接应,全体起义部队务必于10月31日拂晓占城昆明四城门及圆通山,开始总攻击。在经过5次秘密会议后,10月30日下午3时,蔡锷和李根源、唐继尧、张子贞、沈汪度、雷飙等人又再次碰头举行临时会议,决定按照原定计划于本日深夜起义。[iii]根据李根源回忆:“(10月30日)蔡松坡等在巫家坝,闻得北校场已开始发动,遂率领罗佩金步兵七十四标、韩建铎炮兵十九标两部,谢汝翼、雷飙、唐继尧……张子贞等及讲武堂、陆军小学堂、测绘学堂全部员生攻打督府及各机关、各城门。至次日正,全城大定。”[iv]“蔡锷等以居中内应,非讲武堂莫属。子贞自度于学生素有信用,遂慨然任之。及期,事泄早,同盟各军仓猝起,子贞即率全体学生出,先破西城门,迎入炮兵,助攻军械局及清督署,力战达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