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辛亥革命出钱出力的“香港三李”(3)
辛亥革命网 2011-08-31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孙霄 查看:
1910年正月,广州新军反正失败,国报受当地政府严密监视,于是,李煜堂将经营数十年的老店金利源药材行作为交通机关。从辛亥3月29日黄花岗一役到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政府建立,“所有海外党部汇输款项概由该店收解”。其间有同志假该店储藏危险物品,店里的伙计看到后个个都很震骇,但李煜堂却泰然处之。
辛亥广州光复。11月9日,广东宣布共和独立。在广东光复后成立的军政府中有不少香港知名人士担任重要职务,例如:李煜堂被任命为财政司长。广东军政府成立时,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军政府派李煜堂到香港听取华人领袖的建议,并寻求金钱援助。港商踊跃垫支,筹得款项约一百万元。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一书中对筹饷活动也有记述:“先生在港一夕而筹饷八十余万”。2011年2月21日,香港《明报》刊登“港革命家族后人忆述历史:爷爷(李煜堂)为孙中山一夜筹80万白金”。孙中山为感激李煜堂多年的贡献,更曾亲题“博爱”二字答谢。
1935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广东银行因周转不灵而歇业。李煜堂虽设法全力拯救,力图恢复,但却由于他长期以来操劳日久,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于1936年1月1日病逝。享年八十六岁。
笔者曾在香港坟场看到李煜堂墓表写满了红色文字,墓表上面正中镶嵌了李煜堂的遗像,墓表由孙科撰写,用红色颜料,使用这一颜色书写墓表极不寻常,这是对他投身革命,作为一个“红色资本家”的褒奖。孙科在墓表中介绍了李煜堂的事迹,对他参与革命并赞助革命的义举多有赞誉。
李自重:办学堂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李自重(1883-1971) 李煜堂之哲嗣,李芳才的父亲。少年研习国学,十载寒窗。十七岁时,在电力公司研究电学。1900年,遵父命赴扶桑专习军事,其间,他结交了冯自由、 刘成禹、马君武、胡毅生等人,同他们的关系很密切,他们信仰孙中山三民主义,先后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1905年,奉孙总理命,李自重和冯自由从日本回国,广泛联络港澳粤三地同志,并任入会主盟事宜。李自重其实为李公煜堂之哲嗣,李芳才的父亲。当时为雪“东亚病夫”之耻,李自重专门在九龙开设了一所光汉学校,教材注重军事训练,同时推进体育运动。他当时的想法是先由学界入手,希望按步施展,然后在工商各界推广。李自重的这一理念一经推广便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皆认为先生此举为自强自存之道”。于是,当时有体育学校和一些组织请李自重授课,他总是有求必应。正当办学前途一片光明时,清廷害怕生事,加之粤督也有微言,港府为了顾及邦交阻止了继续办学。学校停办后,李自重不愿意虚度时光,1908年,他返回广州后进公医学校花了四年时间学习医术。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同志蒙难者七十二人”。李自重参加了黄花岗一役伤员的救治工作。
民国成立后,李自重在负责的军需工作方面贡献很大,但大约在半年后就引退了。之后,他弃政为商,任香港广东银行司库,接着还调充副司理,筹谋规划,精通经济学。1929年,香港华商总会奉港府命,召集金融专家改革币制事宜时,李自重不仅在邀请之列,而且到会多所献议。后来,他辞退了广东银行职务,继承父亲开创的事业,专任上海联保水火险有限公司总司理。“一·二八”日军肆虐淞沪时,李自重在香港闻讯后奔走呼号,为难民请命,集款施赈,更函电各埠华侨,请其踊跃捐输,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作者供职于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