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粹芬:与孙中山形影相随奔走革命的那段日子(3)

辛亥革命网 2011-12-09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沈飞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粹芬,一位不该被历史遗忘的孙中山革命伴侣,一位为正义和信仰献出了一切的女杰,一位为爱情奉献了毕生的女人! ,陈粹芬:与孙中山形影

  有人说红楼是“一座青砖古屋,楼高二层”,但据陈粹芬回忆,红楼是以红砖砌成而得名,距屯门不远,当年靠海边,填海后已离海边一里许。她称红楼为“民主革命的摇篮”,当年革命青年来红楼见孙中山多是在夜间乘小船来的。陈少白、尤列、陆皓东、冯自由、郑士良等常到红楼与孙中山聚会,商议推翻清朝的大计。另据记载,1911年4月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在红楼住过,并在那里策划过革命事宜。

  红楼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向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早在1968年就在红楼一带建成中山公园,除在其旁立有一尊孙中山左手插进裤袋、右手拿着文件的全身塑像,并建有一座“孙逸仙博士纪念碑”,碑文简述孙中山生平事迹。此外还有刻有孙中山遗嘱与墨迹“广慈博爱”的牌匾。1995年,港英当局将红楼及青山农场列为法定古迹。

  那么,孙中山与陈粹芬是如何相识的呢?

  1891年,孙中山在西医书院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陈少白是他在学校最亲密的朋友。一天,19岁的陈粹芬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由陈少白介绍她与孙中山相识。初次相见,孙中山即向她表示要效法洪秀全、石达开推翻清朝。出身贫困的陈粹芬深为孙中山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参加革命。不久,志同道合便使陈粹芬与孙中山结成革命伴侣,追随孙中山鼓吹革命思想。后来他们在红楼租屋住下,更是相偕奔走革命,共同筹划反对腐朽的清政府。

  掩护遭通缉的孙中山亡命日本

  1892年7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五年学业期满,以该校第一届毕业生中的第一名获得毕业证书,又因成绩优异而获得医科硕士学位。

  孙中山毕业后在澳门行医。他医术高明,善待病人,为反清还采取义诊赠药的方法,收揽人心,故诊所名声日隆,求诊者络绎不绝,结果遭葡籍医生的排挤,诊所被迫迁至广州。陈粹芬随孙中山同来广州,尽管因故三迁其居,但她与孙中山形影不离。那时,孙中山名为“悬壶救世”,实为宣传革命,每天行医仅一二个小时,而从事革命则达七八个小时。陈粹芬是孙中山从事革命的忠实助手。

  1893年冬,孙中山在广州城南广雅书局南园的“抗风轩”邀请程耀庭、程奎光、程璧光、陆皓东、郑士良、尤列等人开会,他在会上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斗争口号。这个口号是仿照朱元璋《北伐檄文》中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而来的。

   1894年,孙中山又写了一封近万言的《上李鸿章书》,抱着“冀九重之或一垂听,政府之或一奋起”的希望,与陆皓东一起北上设法面呈李鸿章。

   然而,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活动失败了。面对清政府腐败、衰弱、落后,外敌入侵,使孙中山抛弃改良而选择了革命,那就是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拯救中国。

  为了“实行反清复汉之义举”,孙中山于1894年l0月赴檀香山向旧日亲友筹募革命经费,并不久在那里成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兴中会。

  1895年初,孙中山、邓荫南等人从檀香山回到香港后,即着手成立兴中会总机关。为了便于开展革命活动,香港兴中会总机关对外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同年3月,香港兴中会总机关决定10月26日(重阳节)在广州起义。

陈粹芬黑白肖像照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