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季翰林成为革命志士的庄陔兰(4)
辛亥革命网 2011-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晚清道光以后,科举考试以楷法取士,书法成为录取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中中式者往往是书法名家,晚清状元刘春霖的小楷就名震一时,庄陔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吸收地区文化和家族渊源的传统,而且自身爱好广泛,喜藏字画、金石,他收藏的商代“且辛剑”和汉代“上林瓦当”都堪称精品,这些多样的爱好,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加深书法底蕴大有益处。他擅长书法,临池一生,用力颜勤礼碑,用笔肥润有骨力,结构开阔方正,颇得颜体雍容大度、气势磅礴的气韵。楷书极佳,亦工草书,其中以颜体作品《重修定林寺碑》为其代表作。
庄陔兰的书法尤为卓越,勤攻《颜勤礼碑》,楷书极佳,亦工草书。他的书法结体宽博,用笔肥润,雍容大度,为清末民初时山东有名的书法家。当时鲁南乃至山东的人们都以能够得到他的墨宝为荣。当时四方之士纷纷登门拜求其题诗作对,一时间门庭若市。这也让他在山东留下了大量的联墨作品,并扩散到全国各地。在他书写的大量联作中不少都是沿袭前人联作或者改写自前人诗联作品,如“古琴百纳弹寒碧;名帖双钩拓硬黄。”(跋曰:寿臣仁兄之属)就取自钱沣联作,也算别有韵致。在本人所搜集的其联墨作品中,他自撰自书的联语有:“半榻名香三径友;一牍明月百城书。”(跋曰:华廷先生之属)、“画眉韵事传京兆;坦腹清标忆右军。”、“扶桑解作四时雨;老鹤犹搏万里风。”、“易重乾坤,书陈妫汭;礼征奠雁,诗咏关雎。”“礼不云乎,恭敬奠节退让;易其至矣,刚健笃实辉光。”从庄陔兰自撰的联作可以看出,其联风工稳古雅,清新蕴藉,也算当时山东联家中的翘楚。可惜未见其文集,不知是否自撰有联集。
民国十五年(1926),庄陔兰居北京宝善寺,后去青岛崂山广善寺。研究佛经,修书法,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宗承颜体,用笔肥润,大气磅礴,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每年春节,他书写的对联刚贴上大门,转眼就被人们揭走他的书法宗承颜体,用笔肥润,大气磅礴,雍容大度,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每年春节,庄翰林书写的对联刚贴上大门,转眼就被人们揭走。有一回过年,庄陔兰灵机一动,书写了一副“种德收福、乐善永年”的春联,怕被人家“偷”去,他只好将这副对联让匠人雕刻在大门上,一直保留到现在。
有个故事:李志是庄陔兰的听差随从,称他为李二。“在去崂山的路上,庄陔兰再三叮嘱他,李二啊,无论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暴露我的身份,免得招来麻烦,不得清静。李志忙扼首称,老爷,您放心就是了。庄陔兰身穿靛兰染的粗布衣裳,手里拎着那个从不离身的大头长杆的旱烟袋,领着听差李二一路奔波,又回到了青岛崂山的广善寺继续研读佛经。最初到这里的时候,那寺院的主持悟净见庄陔兰“乡儿呱子”的样子,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听完庄陔兰的来意后,双手合十地“阿弥陀佛”个不停,然后吩咐一个小和尚领着庄陔兰和李志来到寺院最后一排的一个又黑又脏的耳屋,李二多次要找那悟净理论,都让庄陔兰拦住了,他说,李二呀,在这里,咱有间屋子住着就烧了高香啦!庄陔兰在研读佛经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每次去找悟净请教时,那悟净不是推说有急事要马上走,就是冷言冷语,不屑一顾。这次从大店回来,那主持悟净还是老样子,像少叶子肺一样地冷淡。李二可受不了啦,心想老爷都受冷落,何况他一个听差呢,他在吃饭时当着庄陔兰说,老爷啊老爷,您堂堂一个翰林,大清朝的命官,大店镇的名家贵人,在这个小小的寺院里受小人欺负,您图个啥呀?俺随您多年,从未见您遭这个罪,您走到哪儿都受人崇敬和恭维,俺李二也跟着沾光,腰杆挺硬,如今可好,您矮人三头,我小人五辈儿,天天受气。他刚要说,何不道明您的身份,出出这口恶气的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在肚子里生出了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