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馥寓居青岛时所倡办的“十老会”(9)
辛亥革命网 2011-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7、赵尔巽(1844—1927)时年71岁。字次珊,又字无补,汉军籍,山东掖县(今莱州)人。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在清朝官至东三省总督,入民国任奉天都督,旋即辞职,于1912年11月跑到青岛寓居。来到青岛后,赵尔巽参于“尊孔文社”成为“十老会”成员,常同寓居青岛的清廷遗老一唱一和。曾留七言古诗云“十人七百二十四,许君适来五十七。生人俱是先代人,道光者十咸丰一。狄卢自有前例在,温公最少尤特出。不速之客先后集,或坐或立疏间密。摄影倾刻能写真,省却良工多少笔。古来重老老愈亲,往往作图留著述。游河五老溯唐尧,三老五更隆周室。六老七老皆有纪,香山耆英诗成帙。此会独得十一人,寞臼何防脱普日。莫论古人相若否,大都相逢颇真率。走马斗鸡虽非事,矍铄精神差一律。所嗟时世变愈奇,投老无关身乐佚。补天有恨恒叹息,迁地弗良聊且尼。霜重常疑老眼昏,风狂聒耳海波谲。流极殊难测胡底,一番聚晤一番怵。分明则是一生人,却老无须卫生术。身闲且读未完书,兴到挥毫风雨疾。玩日愒月岂其伦,违世绝俗胥不必。地则非外亦非中,人则非显亦非逸。君问图成意若何,付之非虚亦非实。”1914年春,与举人萧应椿由青岛市区,到崂山太清宫游览,至崂山头、八仙墩、晒钱石等处,又在太清宫听韩谦让道长弹琴,并书幅以赠,上书“欲逃庄叟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赵尔巽在岛城留有自画像,现尚留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8、童祥熊时年71岁,字次山,浙江省鄞县人。童祥熊是清光绪9年(1883)二甲第27名进士,癸未翰林。曾任安徽候补道台,官至山东劝业道道台。童次山廉访鼎革后隐居不仕,时居青岛。后殁于沪上,郑松琯有《挽童次山按察》联云:“禅让自古有,战争何时无?奚必硁硁,强与痴人争皂白;青岛难久屠,黄浦非净土,长此郁郁,真将被发诉穹苍。”
据载:宁波最大公园——月湖公园,内有童祥熊的故居。辛亥革命时期,由鄞县边文锦捐资将居士林由南门迁至现址,建立大雄宝殿、三圣殿等。殿后,还修建了一个古色古香、宏伟壮丽的“鱼乐亭”,又为月湖添了一个秀美的景点。正厅堂【绳武堂】如同是迎客的地方。原来那里的主人叫:童祥熊。这里是后堂大厅,是童祥熊老人的书房。因童门一家(父童槐子童华童祥熊)三进士,其家居被视为“帝师故居”。童祥熊之父艺术家童华,是童槐之子,字心朴,年末冠为诸生,长习名法家言。道光18年(1838)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南书房,光绪皇帝老师,本性刚直,不惧权势,颇有政绩,曾任平山知县,真定、苏州、福州、漳州等地知府,因官场排斥,调到肃州。童华在肃州上任时,在河西整改残废荒原劈为良田,让百姓耕种,变荒原为绿州,当地肃民为感激其造福于民精神。“帝师故居”原名“皋台第”,也称“银台居”。道光3年(1823)复建原屋于原址称之为“今日华堂”。宁波市曾将被称为“帝师故居”的银台第博物馆改造后,于2009年重新对外开放。对银台第的三代主人:童槐、童华、童祥熊的展示资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展出了由工作人员精心搜集到的大量文字资料,及童槐、童华、童祥熊三进士肖像和童氏家族世系表,童槐的书画作品,做到图文并茂,使整个陈列更完整、主题更突出。童祥熊的后代多居青岛,子童书业是我国20世纪有影响的学者,曾在山东大学任教,于1968年童书业在青岛去世,童祥熊曾为十老会留诗云:“绿野堂前花石盟,笋鞋藤杖趁春晴。学仙海鹤珊珊骨,求友乔莺处处声。漫道假年能寡过,须知无事便长生,一杯相答期颐颂,此酒合当千岁名。”
9、李思敬时年71岁,字惺园,奉天省铁岭县人,寄籍广东省番禺县。乙亥(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举人。清覃恩,晋授一品封典。曾著《寄彝表旧表》(抄本)。有同乡商廷焕(子衍瀛、衍鎏均成进士,时居青岛,与刘廷琛为邻)有《味灵华馆诗集》六卷,(现藏广东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馆),宣统二年(1910)刊本。李思敬序其诗集,以老泉比之。(老泉即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均负文名,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即占去三个席位)。由(清)李杜名辑《李惺园先生哀挽录》,:于民国20年(1931)铅印本线装行世。李思敬曾为十老会留诗云:“自古烟云多变熊,而今时局更翻新。凤巢依臼留尧阙,蜃市群趍结谢邻。聚处一方萍水客,感杯几辈葛天民。仰希前哲成高会,却笑香山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