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馥寓居青岛时所倡办的“十老会”(4)
辛亥革命网 2011-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本来已是油干灯尽的清王朝,如同摧枯拉朽,一击而踣。接着,就是一些与请王朝有着深厚渊源的家族,到王朝一倒,必然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感。这就是这些人当年跑到德占青岛做寓公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这些人有从家乡避难而至,有由任所弃官而来;或官囊充斥、或行李萧索;或一片愚忠、或别有怀抱。尤以一部分人不仅惓念前朝,心在清室,而且多方为复辟策划、奔走,其中骨干人物群居青岛者尤为众多。据资料记载,辛亥革命后,任清季高官寓居青岛者就有百余人。他们于青岛留下的往迹颇为不少,“十老会”就是其一。
日前吕海寰的哲嗣吕景陶传出其先君于民国三年(1914)春创议约旅青避难的清宦十人成立真率会,即常称为的“十老会”,曾有合影并题跋,颇有史料价值。
何为真率会呢?史载最早起于东晋,拜官的人必须供馔请客。羊曼拜丹阳尹,依例照办,客人早来的得到佳肴,晚到的人却得不到精食;羊固拜临海太守,整天都设盛宴款客。议论的人说:“羊固的丰腆,不如羊曼的真率。”宋朝司马光取羊曼故事为真率会。青岛的“十老会”则是由周馥、吕海寰等人发起的,自誉为“真率会”。
青岛在辛亥革命以后,成了前清遗老和皇族贵人的“世外桃源”。1912年清帝退位,一大批清朝王公贵族,高官大吏,士大夫寄寓青岛。周馥年纪最长,他便联络吕海寰、陆润痒、赵尔巽、劳乃宣等人,组成“十老会”。原规定“十老会”是要七十岁以上的遗老组成,因缺一人,便将时年69岁的张人骏拉入,充数补足。直到1914年(民国三年)欧洲战起,周馥因考虑青岛为德国租借地,为避日本进攻战火而迁居天津,暂住杨桥,后住入周学熙为其构建的安息养老之所——孟庄三多里寓所。才完成了“十老会”著作汇集印行。
当时居青岛的清朝遗老组成的“十老会”,他们的聚会的概况,可从劳乃宣在《韧叟自订年谱》得到征实。曾云:甲寅七十二岁:“青岛寓公吕镜宇、刘云樵、赵次珊、童次山、李惺园皆年七十余,张安圃六十九,陆凤石自都来,王石坞自福山来,皆七十余,相约为十老会,饮于周氏斋中,各赋诗以记之。”又从劳乃宣在《十老图跋》里得知概略:“癸丑民国二年之冬,避地青岛,吕镜宇尚书,周玉山、赵次珊、张安圃三制军,刘云樵、李惺园两封翁,童次山观察,皆在焉。甲寅之春,陆凤石相国自部门来,王石坞观察自福山来,与余十人皆老寿:周七十八,陆七十四,吕、刘皆七十三,王及余皆七十二,赵、童、李皆七十一,张六十九。因相约为十老之会。二月乙已,饮于周宅,并摄影,各赋一诗。夫香山履道之集,耆英真率之会,皆国家无事之秋,士大夫退老暇豫之所为也。今何时乎?神州陆沉,海滨长往,尚何娱乐之足言。顾逃空谷者闻足音跫然而喜,憔悴薮洋之中,而得同志多人,相与劳苦慰藉,释其退暮之感,坚其隐沦之怀,比之盛世优游,尤不易得也。托诸图画,形诸咏歌,传之将来,或犹足见遯世无闷之遗风也乎。许君久香适以事至,以年未六十,援香山狄氏、卢氏之例,虽与会而不及列云。”
后周馥在天津时,曾为《十老图书后》撰写的两次题跋。一云:“民国三年,雨避兵难,寓胶澳,曾约年逾七十者为十老会,乃仅得九人,时张安圃尚书未满七旬,因破例请足其数焉。正宴饮摄像时,适许久香观察突如其来,即请共饮,得十一人,久香时未满六十,不列十老之数也。十老皆作诗,以张其事。诗成将议印行,以示戚友,而赵次山(珊)制军爱其诗,独秘藏之,不以示人,同人笑而许之,遂未印行。逾年胶澳复遭德、日之战,同人四散。闻久香病殁于金陵,年最壮而先殁,造物弄人,不测如此。嗣陆中薨于京师,童次山观察卒于沪上,今旅居天津者,惟吕镜宇、张安圃两尚书及余而三也。闻赵次山(珊)在京师,劳玉初在曲阜,皆无恙。未通讯,余人则不如何往矣。俯仰今昔,感慨系之!忆当时座中,惟余年最长,而老不死,目睹世界沧州,愈演愈剧,深恐我辈生存不得再见升平也,曷胜背愤!因检旧图,志其爵里年纪,俾儿童辈他日有所考焉。民国七年戊午十月,志于天津寓庐。周馥时年八十一。”二云“甲寅春,吕镜宇尚书创议,约旅青岛之避兵难者十人为真率会,会中专取七十以上老人,不及者不与,乃遍求之。仅得九人,时张安圃尚书年六十九,因请入会,以足其数焉。馥为置觞,欢饮竟日,且摄影留图,诸人赋诗,以张其事,亦羁旅无聊中之一快也。无何,德、日战事起,青岛日夕数惊,诸人复仓皇逃散,此事遂无问矣。逾五年,镜宇尚书觅得所抄十老诗示余,余复检得当时摄影图一幅,因将原图分照,俾每人各留一像,且以各人所作诗附于像后,装潢成册藏之。非敢慕真率会,追蹑古人,聊记一时避乱胜会而已。独是离散存亡,转眼陈迹,有不得忘情者。青岛会饮之后,童次山观察卒于上海,陆凤石中堂晋京供职,旋薨于位,余人皆分避各处,久不得其消息。惟馥与吕镜宇、张安圃两尚书寓天津租界,得以朝夕往来。册中诗句,馥与吕、张二公补写入册,余请友人代书之。特是当时情事尤有令人慨叹者,则许久香观察其人也。久香海州人,曾任安徽道府,时亦避居青岛。当大家欢聚之时,久香适至,遂留与共饮,以其年未六十,故不与十老之会,孰知久香别后逾年病殁,以年最小而先十老而逝,岂不惜哉!计自甲寅至今,已逾五年,再逾五年,会中人存者更稀。人生梦幻,原无足道,特是世界沧桑,室家漂摇,遗老且尽,不知升平何日,此则诸老心中所倦倦不能忘者也。册成因志始末于后,俾后之览者有所考焉。乙未夏四月,今称民国八年五月。皖南周馥,时年八十有二。此稿请张安帅、吕镜翁郢政,馥即侍装册,并望安帅将诗抄下汇裱为感。馥叩。”从上述资料里,足见当时“十老会”的创办经过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