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志名家陈作霖

辛亥革命网 2012-02-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作霖是近代南京的著名学者、和史志学家,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经学家、史志学家。毕生致力于教育、文学、经学和史志学。 ,南京方志
 

  陈作霖是近代南京的著名学者、和史志学家,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经学家、史志学家。毕生致力于教育、文学、经学和史志学。

  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人称可园先生。尚有重光、润夫、懒道人、盲和尚、耆道人、孝通先生等称;室名有可园、寿藻堂、养和轩、瑞华馆、徵文考献之室等号。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南。 明末清初移居“南京红土桥西第九家”生于1837年,南京城南新宅中(后为安品街20号)。出身书香门第,陈氏家族以诗书传家。作霖幼受庭训,秉承家学,由于其聪明颖悟,往往识字读书过目不忘,深得父辈喜爱。1849年,13岁的陈作霖随父亲入斗门桥私塾读书,在此期间,他常常游览南京风景名胜,每到一外,则详细记下其自然风貌、人文掌故,对家乡的山川胜迹,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又带他参加一些文人间交往活动,这些游学交织的生活,使他自小培养出广泛的治学情趣,为他后来从事多学科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851年,陈作霖补县学生,后因太平天国战乱,陈作霖举家避居江淮之间。其南京宅第成了天朝一个小王府。天京(南京)失陷后,清军怀疑宅内有宝藏,但掘地数尺,一无所获,则一把火烧毁,陈作霖后来复重建。

  扫叶楼,位于清凉山南峰。始建于1664年,原为明末清初“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晚年居所。龚贤,江苏昆山人。明亡后四处漂泊流离,晚年回到南京清凉山扫叶楼,过着隐居的生活。扫叶楼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1901年和1914年曾两度重建。陈作霖曾为扫叶楼撰写楹联:

  满山落叶无根树,胜国遗民有发僧。

  陈作霖先后于省府、县志局、书院、学堂、官书局、官报局、图书馆任职。曾任上江两县学堂校长、江南图书馆、江苏通志馆总校等职。擅长诗、词、文,诗名最盛。曾与甘元焕(字建侯,甘熙堂兄)、秦际唐等整理出版《金陵诗征》、《国朝金陵文钞》、《国朝金陵词钞》、著有《可园文存》、《诗存》、《寿藻堂文集》、《诗集》、《可园诗话》等。对地方志的工作有着杰出的贡献。他参与了纂修《上元县志》、《江宁府志》、《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运渎桥道小志》、《风麓小志》、《东城志略》、《金陵物产风土志》、《南朝佛寺志》等,在当今编写《南京通志》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1920年正月二十三日,陈作霖以84岁高龄病逝于南京,老人葬于清凉山古林庵后。

  1955年,得南京市市长彭冲关心资助,1956年市政府拨款迁修可园坟墓,由其后裔迁葬于迈皋桥,与其子陈诒绂合葬在一起。1957年江苏省及南京市文教部门举办过陈作霖诞辰120周年纪念会,1982年又重修其墓。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