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甘肃风云人物(4)

辛亥革命网 2012-09-28 00:00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牛少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时期的甘肃风云人物中多为持有民主共和之理念的革命者,他们中有些为辛亥革命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镜清:甘肃共和领军人

     李镜清(1871-1912),字鉴亭,甘肃省临洮县人。清光绪二十三年拔贡,翌年朝考一等,先后任四川浦江、建安等县知县、云南巡警道、奉天巡防右路统领等职。在与辛亥当人兰天蔚等交往过程中颇受新思想感染,主张实行宪政,召开国会。武昌首义成功后,李镜清返甘。

     然此陕甘总督长庚不承认共和,组调甘军,分三路攻打陕西义军。1912年清帝退位后,李镜清被公举为甘肃临时省议会议长。

     李镜清在任议长的短短数月中,他首先督促长庚宣布承认共和,撤回攻陕甘军;接着呼吁甘肃督军赵惟熙停止了对在天水宣布独立和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之黄钺的用兵,使天水人民避免了一场战祸;鉴于甘肃长期回汉矛盾,他积极主张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力主取消清朝一切不利于回汉团结的法令,并号召回族新老教互相团结,消除隔阂;还由于他的大力斡旋,平息了一场兵变。

     然而,不久之后赵惟熙便查封了省临时议会,李镜清被迫辞职,并于同年6月6日被刺客杀害。

     张宗海:武昌首义的升旗人

     张宗海(生卒年不详),字汉卿,甘肃兰州人。清末考入甘肃陆军小学,后保送至湖北陆军学校,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积极串联革命人士从事反清活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他参加起义军,攻入湖广总督衙门,次日,张宗海首先登上黄鹤楼顶,升起革命义旗。起义军组织军政府,通电全国各省派代表参加。张宗海即以甘肃籍代表身份参加了军政府成立典礼。

     袁世凯欲称帝时,张宗海秘密来到兰州,联络在甘的革命人士和进步青年,进行倒袁活动,维护共和体制。事被甘肃督军张广建侦悉,下令悬赏缉拿。张宗海商通羊皮筏客,将他藏身于羊皮筏之下,露头于水面,漂浮四十里至桑园峡口,登岸脱逃。后用“江汉潮”的化名继续与在兰的革命党人师广德等作书信联系。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政府,展开“护法运动”,张宗海就任大元帅府参军。护法运动失败后,张宗海流落至上海,生活艰难,孙中山将自己的衣物交他变卖,以济其困。此后,张宗海虽然一直在贫困中生活,但革命意志不移,后因反对蒋介石,在上海被暗杀。

     升允:首建黄河铁桥的外乡人

     升允(1858~1931),字吉甫,号素庵。姓多罗特氏,清蒙古镶蓝旗人。升允举人出身,深受清廷信任,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要职。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调任代理闽浙总督,同年三月初四正式就任陕甘总督。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时升允表示坚决反对,清廷遂于宣统元年五月免去其总督职务。后携带眷属由兰州移住西安“满城”,奉命管理在西安北郊草滩屯垦军田的部分八旗兵士。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九,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告说已经与德国泰来洋行在1906年9月11日签订了修建黄河铁桥的合同。而此时,不但合同已签,建桥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转送兰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显然有些“先斩后奏”的意味。

     辛亥革命后虽向陕西革命军捐银两万两并致函声言赞成革命,但行动上誓死效命清廷,倒行逆施,欲迎溥仪,建立偏安西北小朝廷。甘肃宣布共和后,升允携家眷逃往西宁,以后辗转经沙俄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等地流亡到日本,参与宗社党复辟清王朝的活动。张勋复辟时被授以“大学士”,复辟失败后亡命青岛等地。1931年死于天津租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