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达先生:襟怀高远创粤盟 文绪深沉启后人((3)
辛亥革命网 2012-08-17 00:00 来源:民盟广东省委会 作者:王祥 查看:
李章达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抗日反蒋。他曾劝说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脱离蒋介石集团,又联络他们与陈济棠、李宗仁等粤、桂地方实力派,以期联盟共同举事,均遭到失败。1933年11月,李章达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他被推选为中央委员、国府秘书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李章达建议应立即公开宣布脱离国民党,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得到大部份决策者的赞成。他还亲自起草脱离国民党的通电宣言:“南京政府成立以来,整个国民党为蒋中正所把持操纵,于是蒋氏乃得肆行其残民卖国之手段,使我人民陷入于悲惨凄惶之境……宣布谨以最光明之态度脱离国民党党籍”(《公开脱离中国国民党党籍的宣言》。李章达领衔发出通电宣言,并打出“拥共、反蒋、抗日”的旗号。可惜福州革命不幸失败,他也因此受到蒋介石的通缉。
李章达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七君子事件”、迫害爱国民主人士的行径作了不屈不饶的斗争。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呼应中共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剿共。救国会多次同情中共的举动惹恼了当时急于清共的国民党,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7位救国会的领导人,被称之为“七君子事件”。 李章达以救国会华南区总部名义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被捕的爱国领袖以及全体政治犯。但是,国民党当局一意孤行,还要对“七君子”判刑定罪。就在法庭对“七君子”进行审判的前几天,李章达等人又以全救会华南区总部的名义,向全国各界发出长篇文电,号召全国同胞一致行动,鼎力营救。在全国人民强烈谴责之下,蒋介石不得不将沈钧儒等7人释放。
李章达反蒋的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1926年,蒋介石委任他为广州市公安局长,后因举行工警联欢遭致中央党部事务训斥,不顾蒋介石两次挽留,他都坚决电请辞职。据《蒋介石年谱》1926年11月23日记载:“电令李章达,不准辞公安局职……警察责任重大,全赖党员毅力奋斗到底,务勿以灰心辞职为不负责任之地,如何?盼复。中正,梗面于奉新。”3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他甚为器重,但因蒋多次违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故而李章达坚决辞职,反蒋也成为了他日后的革命任务之一。在国民党第四战区期间,因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职人员必须入党编组,而他在1933年就已声明退出国民党,遂以辞去中将军法执行总监一职,不愿再入国民党。他的凛然正气和坚定的斗争信念,在当时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中间一时传为佳话。
“十数年来,蒋介石专横独裁……固非推翻他的统治不可”4,李章达一方面强烈反对蒋介石剿共卖国政策,另一方面积极联合各方力量,一致抗日,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一、“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协助蒋光鼐、蔡廷锴等19路军将领筹划军机,于淞沪抗战贡献颇大;二、他还以他的特殊身份,携带联名信与陈济棠、李宗仁洽谈两广抗日同盟问题,成为沟通粤、桂方面的使者。三、日军侵略华北时,蒋介石政府妥协退让。在中共的支持和推动下,李章达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并负责创办机关报——《大众日报》。四、1936年,李章达与陈汝棠等在香港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指导华南地区的抗日救国运动。五、“七七事变”后,李章达以救国会负责人资格极力宣传抗日,并集合旧部,策划组织抗日武装。六、1938年广州沦陷后,李章达先后任“广东第四战区游击司令”、“第四战区军法执行监部”中将军法执行总监、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第四战区分会委员,于战地第一线指挥抗日战争。李章达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不但促进了华南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同时团结和锻炼了一批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为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与中共的合作与共识
在多年的革命具体工作中,李章达逐渐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与共产党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维护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章达贯彻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之“联共、扶助农工”,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期间,与农讲所中共党员彭湃、罗绮园等关系密切,政治思想日趋进步。他认为只有依靠工农群众的力量,才能做好广州市的社会治安工作,这一工作思想与共产党人的思想政策也是不谋而合。1926年11月,他组织了广州工警联欢大会,到会的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海员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等广州市各界团体的工人和警察,“到会者广州全市各工会各区警察约万余人。”5 他在会上明确指出:“工人与警察联合起来;革命警察必需保护工人”、“工人必需协助警察;工警联合巩固后方”。这种依靠工人阶级搞好治安的作法,深得民心,不仅对社会治安起了积极作用,对维护国共合作的局面也有重要意义。李章达在此次会议上还邀请三位德高望重的共产党人出席讲话:一是留学德国并与朱德同时入党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主任孙炳文;一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兼宣传部部长、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一位是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总工会执委委员长苏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