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达先生:襟怀高远创粤盟 文绪深沉启后人((2)

辛亥革命网 2012-08-17 00:00 来源:民盟广东省委会 作者:王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李章达,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

  辛亥革命后,李章达还参加了整编民军、“二次革命”、护国讨袁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一、朱执信等革命党人吸取了辛亥革命的教训,觉得利用旧军队不可靠,打算改造广东各地民军50多支队伍14万余人。李章达等一批有革命思想的陆军军校学生被派到各民军队伍中去当教练员。然而,广东都督陈炯明以裁军为名,对民军采取强迫解散和武力镇压的手段。李章达冒着生命危险,始终追随朱执信训练民军,建立基本革命武装,以期与北洋军阀对抗。二、1912年6月,李章达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了李烈钧在江西发起“二次革命”讨袁行动。因各地武装分散、缺乏统一领导,讨袁战争以失败告终。李章达得机会继续完成学业,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三、袁世凯称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李章达参加了蔡锷、李烈钧组成的护国军,在云南揭起护国讨袁的旗帜。1918年初,李章达转入广州“援闽粤军”,在总参谋长邓铿麾下任少校参谋,与粤军将士一起攻城拔寨,打败了福建的北洋军。但因国内政局骤变,继任北京政府总统的徐世昌力主南北议和,历时近10个月的援闽战争结束。李章达离开福建返回广州,期待革命的再次到来。

  在一系列革命过程中,李章达逐渐取得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与朱执信、廖仲恺等人过从甚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1919年夏,李章达应朱执信的邀请赴上海协助他与孙中山、廖仲恺等创办的《建设》杂志,李章达主要负责发行工作。期间,孙中山准备派人赴苏联学习,于是请了俄文教员在廖仲恺家里教授俄文,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都在一起学习,其中以李章达的学习时间最长1。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认识到“联俄”、“扶助农工”的重要性,提出了“以俄为师”,为了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孙中山派朱执信、李章达前往俄国考察,因朱执信牺牲未能成行。后来,李章达再次受孙中山派遣,经黑龙江前往苏俄,代表孙中山正式向苏俄政府提议缔结一项军事合作的协定。 2因俄国国内战事所阻,此行目的未能成功。三、李章达被孙中山先后任命为大元帅府警卫团中校团副、警卫团第2团团长兼大本营参军、大元帅府中将宪兵司令,全面负责孙中山和大本营的警卫工作,其深受信赖程度可见一斑。1922年3月,孙中山改道韶关北伐,经常往返于韶关和广州之间,李章达率警卫团随侍左右,竭尽全力保卫孙中山的安全。陈炯明叛乱,李章达指挥警卫团力捍总统府,一连打退了叛军数十次的冲锋。当得知孙中山安全撤离后,自己才率领警卫团撤退。四、李章达为自己的长子取名“念执”,以纪念朱执信。为次子取名“庆孙”,表示庆祝孙中山,由此可见李章达对二位恩师和革命领袖的情谊以及他朴实的革命情怀。  

  李章达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坚定执行者。1924年1月,他出席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联系国共双方甚为得力”而协助廖仲恺全力从事党务工作;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期间,他全力支持农民运动。他参加了第一届农讲所学员毕业、第二届学员开学典礼以及长洲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与农讲所一、二届主任中共党员彭湃、罗绮园有合作、有共识;国共合作时期,李章达和中共党员彭湃、罗绮园、杨殷、邓中夏、苏兆征、杨匏安等经常保持联系;孙中山去世、廖仲恺被刺杀后,更加坚定了李章达捍卫“三大政策”的决心。当国民党右派分子掀起反对国共合作的高潮时,时为国民政府惩吏院委员兼国民政府军法委员会主席的李章达深刻认清了国民党右派的真面目。在他任“廖案”特别法庭特别审判员期间,与中共党员杨匏安、林祖涵等排除阻力,使涉嫌人员受到了应有的判决。

   李章达为支援北伐,对维护国民革命时期的广州政治社会秩序做了不懈的努力,有力地巩固北伐的后方基地。当时的广州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政治和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各系军阀互相混战,共同反对广州国民政府;省港大罢工尚未结束,英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血迹未干,英军舰又强行闯入汕头,甚至闯入省城内河;而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匪盗横行。1926年4月,李章达出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健全机构,建立警政委员会;充实队伍,强化社会治安;严肃警纪,任贤用能,撤换怠惰。经过锐意整顿后,广州的治安保卫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此外,李章达还肩负为北伐大军招募兵役,输送到前线支援的重任。北伐是孙中山制定的革命政策,李章达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得北伐能够顺利的进行。

  2、反蒋抗日

  李章达矢志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而百折不挠,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坚决捍卫者。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也有意重用他,但他看清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真实面目后,积极支持反蒋活动,坚决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决裂。

  孙中山逝世不久,蒋介石就进行“清党”,大肆屠杀革命者和共产党人,蒋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李章达的强烈反对。初期李章达被汪精卫的“左派”表象所迷惑,支持汪精卫,后来在与汪精卫的交往中,逐渐看清其“投机善变”和反革命本质,疏远汪伪政权。汪精卫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扩大会议和非常会议,曾派人携函邀请李章达参加,均被他拒绝。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