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达先生:襟怀高远创粤盟 文绪深沉启后人(

辛亥革命网 2012-08-17 00:00 来源:民盟广东省委会 作者:王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李章达,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

李章达先生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彻底决裂;他积极维护国共合作成果,与共产党人关系友好,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坚决执行者和维护者;他怀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联合各方力量一致抗日;他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为协商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民盟、民革等多个党派的组建和领导工作,为推进我国民主进步进程奋斗终生。

  李章达为解放之初的广州新政权顺利交接以及各方面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文教、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李章达是广东民盟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曾担任民盟韶关核心小组组长、民盟东南干部会议常设机关主任、民盟中央常委兼民盟南方总支部主委。为广东民盟的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李章达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其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文化素养深厚。李章达逝世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都分别致电吊唁,陶铸称他为“一个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这在当时是非常尊敬的称呼和极其崇高的评价。

  一、革命经历及贡献 

     1、追随孙中山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丧权辱国,屈膝退让,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祸,各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创立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李章达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产生了热切变革的愿望,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一系列民主革命斗争。一、1906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正在兴起,16岁的李章达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此时,他已经读了不少革命著作,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孙中山《中国问题之真解决》等都使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满清,创立民国,救国才有希望。受到在广东进行革命宣传的朱执信的影响,并由他介绍,李章达加入了同盟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二、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成为辛亥武昌起义的前奏。李章达被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所鼓舞,积极从事同盟会的秘密联络工作。他接受同盟会会员谭人凤的指示,传递信息,期待大革命风暴的到来。三、武昌起义爆发后,正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参加毕业考试的李章达和陈铭枢、蒋光鼐等同学秘密集会,商定奔赴武汉参加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李章达带领第一批同学直奔武昌。四、在镇压起义形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李章达和同学们向都督府请战,要求保卫汉阳兵工厂,随后组编成的突击队参加了偷袭刘家庙车站敌军的战斗。五、李章达等学生合编成的黄兴战时革命军总司令卫队,参加了进攻汉阳大智门车站清军的行动,冀以击破敌军包围,但行动失利。经过这场血与火般的实际斗争锻炼,李章达逐步成长为政治上比较成熟的革命青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