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民主革命先驱——刘静庵(3)

辛亥革命网 2012-06-18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刘芬 欧阳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早期民主革命先驱刘静庵,他幼承父教,饱学诗书,早年参加革命,将毕生精力投身中国民主革命伟大事业,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

  英烈永生功不可没

     辛亥(1911年)五月十六,刘静庵煎熬四年零六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因旧疾复发,瘐死狱中。曾与他同狱过一段生活的殷子衡先生,得知他逝世消息后,悲痛欲绝,张难先请人绘制的刘静庵画像,长年由殷子衡保存,抗战时送往重庆在《狱中日记》中写道:“闻辛亥五月十六日刘公敬安竟死于武昌模范监狱,痛哉!咫尺天涯,牢门深锁,其疾未能亲,其死未能知,徒具救国苦心,竟未能亲见义旗之高举,推翻数千年帝国之专制,恢复汉族独立无恙之山河,饮恨而终,不知其目能瞑否。刘公敬安与受难之众囚,感情甚厚,死时,皆抚尸痛哭,如丧考妣。”“刘公敬安,名贞一,道号保罗,家运其别字也。父麒辛卯贡生,母金氏,兄弟四人,敬安居长,世代书香,敬安未娶,以其弟之子刘应松继承之。”刘公静庵“性沉默寡言,不慕荣利,对人不论亲疏贵贱,皆待以至诚。”“先生之在狱也,学行益进,狱卒、囚徒俱感化,愿为弟子者数辈。一日纳一囚,狞狰凶悍,吏卒畏惮,移与居,久之,和易过他囚。先生平居不苟语言,仪止庄肃,宾朋过从,虽最轻佻者亦莫不敛容相对。”在狱中,他身体稍得恢复则读书不倦,撰写了大量读书笔记,抒愤励志。“敢是达材须磨炼,故教红炉泣精金”,更体现了他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他的理想是:“开启民智,救中国危亡,成立新中国,俾黄帝子孙不复为亡国奴。”进而建立“天下一家、无洲界、无国界、无种族界、无富贵、无贫贱、无强弱、无尊亦无卑,人人各尽天职”之社会。

     刘静庵逝世后,众多革命党人为失去这位自己敬重的领导、生死与共的挚友而万分悲痛,终身怀念。

     辛亥志士彭楚藩赴难前,嘱托妻子将他母亲作为生身母亲赡养。

     曾任过国家代主席的董必武尊他为革命的“启蒙恩师”。

     他生死与共的战友张难先将自己在武昌珞珈山的居室取名“思旧庵”;1938年,不仅请画家张善子、王霞宙为他画像,还请孙科、于右任、殷子衡、邹鲁、张    知本、孟良佐等近30位历史名人题写像赞。

     曾与毛泽东和过诗的1935年,梁钟汉、向岩、殷子衡、吴昆、刘公开、张难先(自左而右)诸老人在刘静庵墓前摄影。柳亚子先生,先后两次专程到梅咀看望他的家人,并赠送自己亲手雕刻的赞美他的玉石。

     辛亥名人胡兰亭、殷子衡等整理保存他的遗言、遗物。

     参加过民国总统竞选的向岩先生等嘱托后人不忘刘静庵。

     曾任南京民国政府内务部长、司法院长的居正先生在《辛亥札记》中,对刘静庵评价极为中肯:“静庵沉练有深识,能持大体,识者许其有经世才,为吾鄂人才之冠。其死也,有识者惜之,谓非独吾鄂之不幸也。”(转载《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一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