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节述津浦铁路北段办事情形》的李德顺(2)
辛亥革命网 2012-05-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大清国惨败。在血淋淋教训之下,学习西洋,“西为中用”的口号便遍布“大街小巷”。这时周馥看到清廷的惨败,认识到学习西洋“淫巧奇技”的重要性。周氏便在天津开设“同文馆”,招收学员学外语(最早的外语学院)。那时候,招收学员学习“洋文”(老百姓叫“鸟语”),一般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去学的。因为他们真正想学习的是“八股”准备应试,走上仕途。招不到人,周氏挺郁闷,最后使出一招“包吃包住”、“不收学费”,就这样才勉强招到一批“流浪子弟”。而恰好找不到“饭折”的李德顺便在其中。李德顺专工德语,而且“天赋异禀”“聪明乖巧”,学习进步在当时的那批学生里是出类拔萃的。
毕业后的李德顺,在当时是稀缺的“双语”人才,是正儿八经的香饽饽,所以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天津北洋机器局,任德语翻译。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娶了个德国老婆名叫玛格丽瑟•克鲁格(MargareteKrueger)。李也确实认真卖力的干,而且不仅仅局限于翻译,“业务”工作也渐渐上手,也就是咱旧中国大家所熟悉的“洋买办”。
北洋洋务局翻译,这使他得以方便地与洋人进行交流。随着工作的开展,李德顺接触的“洋大人”也越来越多,业务开展也是顺风顺水。对于那时候满清当官儿的,不是“外文盲”就是“怕洋人怕得要死”,连见都不敢见的主儿,李德顺遇到外事却似如鱼得水。
在1907年,拟议中的“津浦铁路”就要上马,清廷迫于英法等列强的压力,本不想建,但迫于英法之压借钱也要建,就这样“津浦铁路”工程匆匆上马,对于这种“洋差事”,即费力也不讨好,办好了无人奖,办糟了掉脑袋,没人愿意拦这个差事,在没人接手的情况下,李德顺便抢到“津浦铁路”中方总办的任职。“津浦”就是“京沪”的前身,这可是个“大肥缺儿”。建铁路就要征地,所以,李德顺从中大玩“买入卖出”的营生,串通洋鬼子,压迫“破产农民”“小地主”,坑的是“国有资产”——大清国的银子,当然这银子也是借来的“洋贷款”。李德顺当津浦铁路总办,在任期间,指使其女婿勾结包工头倒卖土地获取暴利,并在与英德银团签订贷款协定时贪赃枉法、损伤国家利益。李德顺玩得有些过火,被高润生揭发告发,后遭弹劾,李德顺事先得了信儿,鞋底抹油卷了铺盖溜之大吉。
为了逃避惩罚,李德顺悄没声的潜入青岛,躲到了德国胶澳租借地,当李德顺来到胶澳租界区的时候,那可是腰缠万贯啊。而同时期的“刘半城”刘子山,还在捣鼓“大烟泡儿”,他在原始资本积累,还没有实力捣鼓房地产。而这时的李德顺和青岛这个德国殖民地发生联系的时间,是在20世纪最早几年,而他固定在青岛居住,则从1909年他事发后开始。作用一个不法的谋利者,他个人和青岛紧密利益关系的直接实现形式,是大量地持有城市良好地带的物业。李德顺利用其贪赃枉法获取的大把甩银子,却不动声色地买地盖楼,搞房地产。他的许多房产集中在了原俾斯麦路,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路上。目的是购买这条“黄金大街”的地段,其结果是成功的,有一段时间,这条重要街道的6号、8号、12号,都是李德顺的资产。历史上这条街,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来命名。
俾斯麦是个一大牛人,当年的德国人可以不知道他们的皇帝威廉,但不能不知道俾斯麦,连他们的敌人英法俄等列强,一听到俾斯麦的名,腿都哆嗦。实在是强人一个。而同时代的东方,咱大清国,也有一位牛人,他就是李鸿章李中堂,其外号叫“东方俾斯麦”。可惜咱这“东方俾斯麦”是不如“西方俾斯麦”的丰功伟绩了,倒是两人的晚年都差不多,形单影支,郁郁而终。
有意思的是,李鸿章在甲午海战后,曾有一次长时间的出国远行,目的地包括当时欧洲各大列强(史载:参加俄新沙皇的加冕礼),李中堂到德国曾经专程到俾斯麦(当时已经下野)所居的别墅拜访,两人也是英雄猩猩相惜啊。会晤之后的合影,俾斯麦还非常客气地请李中堂坐着,而俾是站着一起合影留念。
青岛的俾斯麦大街是一条欧人居住区,其顶头是德陆军野战医院(后来的青医附院)和老基督堂。而这条街离当年的胶澳德国总督府、法院等机关也非常近,可谓“市政中心”。这俾斯麦大街上的地块,快被李买干净了,还有一处大块地是“总督府小学”暂时借用,当年就是贵族子弟上学的地儿(即今天的江苏路小学),而李德顺也看上了这块好地,也想买,可惜被当时的德国总督及时制止,李终究没办成这事。
不久,这条大街就被老青岛历史载入,名字就是“李德顺的俾斯麦大街”。直到现代,对于李德顺当年狂购地皮的记载也无多少,在李购买这些建筑的时候,青岛德国海军当局的法律还不允许中国人在在欧人区买地建宅,但是,因为李的太太是德国人,所以这个问题就顺利解决了。在登记的时候,这些产业竟然使用他的德国老婆名:玛格丽瑟•克鲁格(Maeagartekruger)。从1908年开始陆续成为了他在青岛的几栋房屋的合法所有人。
李德顺在1909年津浦路舞弊案事发前,就完成了这所房屋的产权交易,这就意味着江苏路12号在1909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房屋建造。江苏路12号在江苏路和沂水路的交叉口,位置优越,整个产业占地1666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20平方米。根据一份1902年的地籍地图,研究者发现当时这里还是空地,上面只有临时的简易建筑,但在1913年的另外一份新的地籍地图上,这里就已经注明归李德顺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