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伟的皇帝梦(2)

辛亥革命网 2012-04-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廷在溥仪退位后,又被隆裕太后拒见时,溥伟便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本来溥伟在北京恭王府里,过着处优安闲的日子;

  宗社党是在1912年1月14日,由满蒙王公贵族载涛、良弼、善耆、溥伟、铁良等人组织,以“君主立宪维持会”名义发表宣言,在京内煽动由满族官兵组成近卫军,外则勾结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等人,阻止清廷与南京临时政府议和,反对清帝退位,鼓吹南北分立。1月17日,清廷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溥仪退位事。良弼、溥伟等宗社党人,竭力反对袁世凯与革命政府议和,反对清帝退位。26日,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宗社党胆落,王公亲贵纷纷逃匿。清帝退位后,于3月28日,隆裕太后令世续传谕应速即解散宗社党。宗社党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形,以满文刺写姓名为标志,在天津、北京、青岛等地进行秘密活动。后因良弼被彭家珍炸死,清帝宣布退位而势衰,但有关该组织的传闻仍颇盛,并称购运军械情事。后来转入秘密组织活动。封建帝制在我国土地上根深源长,绵延数千年之久,尽管以辛亥革命为丧钟而告寿终;但在此后几十年中,招魂仍不乏其人,还魂竟屡有其事。民国成立后,清宫无恙,处于已亡未亡;清季遗老云集青岛,以宗社党骨干溥伟为首,联络寓居青岛的清朝遗臣刘廷琛等人,策动军阀张勋于1913年4月7日进行的癸丑复辟,尽管最终是因泄密而流产,可说是为后来的复辟活动而进行的一次预演,并为张勋丁巳复辟作了组织准备。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清王朝已是油干灯尽,清廷的王公贵族,、高官富吏,开始逃离京师,上海和天津的外国租界,德国人统治下的青岛,日本人统治下的旅顺大连等地,一时间清朝遗老云集。《申报》1月6日载:“日来,诸亲贵之稍有身家者,纷纷携资潜避。昨日庆王亦饬府中人速将贵重物品的收拾齐备,即在大车二百余辆先行运载出京,向热河进发。”1月11日载:“那桐自闻国民军北伐之信,在上月即将数百万脏银汇存青岛外国银行,那与其妻于初九日上午乘专车出京,赴青岛潜藏。”1月19日载:“北京闻汉口重行开战,皇族各原亦准备送家眷他往。载涛、载洵赴热河,庆亲王之眷属已赴山东,大约将赴青岛。”还载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潜至青岛”,“京师大学堂监督刘廷琛、商衍瀛等皆已逃至青岛。”3月23日载:“前清太保徐世昌,向有津浦铁路之兼差。自民国成立,徐不顾问事,这在袁总统前极力辞却,惟袁念系旧僚尚未照准。”后终于随先于赴青岛的胞弟徐世光同住青岛曲阜路。又载:“日前北京兵变,都御史张英麟寓内被抢一空。张身上尚穿一裘,叛兵将其推倒地上,褫其裘而去。张诉之袁总统,袁总统以千金赠之。”后张氏亦到青岛寓居。……期间,为了寻求帝国主义的庇护,尚有吕海寰、陈夔龙、张人骏、谭延闿、邹家来、胡建枢、吴郁生、胡思敬、岑春煊、陆润庠、刘世珩等。本来,德占青岛后,德人将青岛市区划为青岛、鲍岛两区,规定鲍岛为华人居住区域,青岛则为欧人居住区域。由于这批高官的到来,德人才修改了法令,始准华人在欧人住区建宅。继溥伟之后,有张勋建宅在浙江路9号、升允居沂水路3号、吴郁生居湖北路、李家驹居德县路、张士珩住在曲阜路、李经羲和堂弟住在江苏路、商衍瑬弟兄、刘廷琛、黄曾源、于式枚等住在湖南路西端,……参加丁巳复辟后,康有为也来青岛聚居。

  溥伟见到青岛有这么多遗臣,便派宗社党骨干升允,去勾结日本人,联系蒙古贵族进行武装叛乱;并派自称是曾国藩的孙子曾明本,去大连善耆处,担任由日本人协助组建的复辟武装参谋长。1913年春,联络了在青岛和外地的清朝遗宦有:刘廷琛、胡嗣瑗、于式枚、陈诒重、胡思敬、劳乃宣、王宝田、温肃等为复辟而奔走的人,确定在争取北洋军阀主要对象是冯国璋和辫帥张勋。企图拉拢冯、张合二而一的兵力来实现复辟,一举恢复清室。冯国璋字华甫,时任直隶总都,驻军天津,时有胡嗣瑗任秘书长,后邀陈诒重前往相助,在这段共事中,胡陈密切关系,结成儿女亲家;曾任前清御史温肃前往游说,在胡嗣瑗的安排下,冯国璋亲自接见,并表示同意复辟,只要张勋领先起兵,自当响应。说明冯国璋当时所持的两面派态度。那时,在青岛的诸人是以溥伟为首,而溥伟之下最起作用的是刘廷琛,刘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清末任学部副大臣。对张勋的策动,乃是由刘廷琛亲自出马。尽管他们都是江西老乡,并是清季同僚,平日,张勋对刘特别倾服,刘起初对张勋的政治态度还不摸底,后来通过曾任过济南知府的黄曾源结识了张勋幕中的涂绍光,又见到王宝田,才开始与张勋建立了联系。说明张勋身边有不少赞助复辟的人。先是刘廷琛于1912年冬“假游泰山为名,”间道至兖州与张勋接上头。其后,刘复要陈诒重偕往,居于涂绍光家,而后来有王宝田与涂绍光先后至青岛,经过几个往复,复辟之议乃定。这次阴谋袭取济南是先由刘廷琛、陈诒重去兖州,又由张勋幕客王宝田、涂绍光到青岛,经过这样往返商议定下来的。因为溥伟还派胡思敬去拉拢兖州镇守使田中玉、驻济南的陆军第五师师长张怀芝、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等人共同举事。1913年春,隆裕太后去世后,溥伟与张勋约定在农历三月袭取济南。由陈诒重、于式枚等人将告示和檄文都已准备好,并被袁世凯所得,见到告示落款为张勋与溥伟。原来是由于胡思敬等向兖州镇守使田中玉进行策动时,田中玉假意答应,后来田中玉私下报告山东都督靳云鹏,靳云鹏“遽飞电告世凯”。袁世凯一面下令断济兖铁路,阻张勋;另一面电令冯国璋“悉力堵截”。冯国璋早有胡嗣瑗、温肃策动复辟,已知张勋阴谋,故代为向世凯洗刷张勋罪过。“世凯便派田文烈、阮忠枢”往张勋处进行安抚。事实上,袁世凯在耍两面派。袁仍对在青岛诸人进行侦察。1913年6月,恭王幕客王式于天津为袁世凯徒党所获,视为宗社党,逼供多人,正在天津者有温肃等,在青岛者更多,而是以刘廷琛及于式枚为首。温肃逃走而获免。于是,袁世凯派瑞臣及钱锡霖到青岛,要溥伟回京。

  关于癸丑复辟参予者,曾有记述。如胡嗣瑗在补充张勋《自叙》讲明:“壬子(1912)春,公移军兖州。王给谏宝田(字饴山)奉命办山东团练,遭国变,避居兖城中,以兴复大计说公,极相契合。每夜午,微行过宝田密语,或达旦乃归。幕客皆不得闻。时恭亲王居青岛,朝士如于侍郎式枚、刘副大臣廷琛、陈左丞毅、温侍御肃、胡侍御思敬,先后会岛上,谋讨贼反正,介宝田纳交于公。诸人游兖,必主宝田所。公辄密就筹议。袁世凯侦骑日伺动静,卒难得真象,而猜忌日甚,始遣徐世昌、田文烈来说公云。”这说明徐、田之行的原因,更透露了溥伟等人聚集在青岛,并不时到兖州与张勋取得联络,而张勋对他们也倾心交纳,常常移尊就教,密谈通宵的情况。当时,在青岛的诸人以溥伟为首,而溥伟之下最起作用的是刘廷琛。刘为江西人,同张是同乡,负责联络张搞复辟。在隆裕太后死后,张勋在溥伟等人怂恿下迫不及待地阴谋发动的一次军事行动,便是癸丑复辟,可以说这是丁巳复辟的前奏。因为泄露而流产。当时在青岛策划复辟的人中,奔走最力、接触面最广的是陈诒重。在他《郇庐诗集》(稿本)里,也可以找到他们搞复辟活动的记述:“余以辛亥冬入青岛。岛中刘潜楼副大臣、于潜史侍郎倡为复辟之议,推恭亲王为盟主。吴蔚若侍郎、李季皋副大臣及余皆赞之。张绍轩(勋)提督在兖州尤为激烈,其幕客王饴山(宝田)御史、涂芝岩知县皆同志。……癸丒三月戊午(1913年4月7日),绍轩自兖举兵,图袭济南。先数日,为周自齐、靳云鹏所觉,断铁道为城守。军既出而罢,济南大震。先是,潜楼以壬子冬假游泰山为名,间道至兖州与绍轩相见。其后,潜楼复要余偕往,馆于芝岩家,而饴山、芝岩先后至岛中,议乃定。惜乎击之不中也。”说明此次行动,是先由刘廷琛、陈诒重去兗州,又由张勋幕客王宝田、涂绍先到青岛,经过这样往返商议定下来的。以溥伟和张勋的署名告示与檄文,被袁世凯所得。陈又说: “忆癸丑三月,恭亲王及绍公谋讨袁世凯,事泄,告示为世凯所得。……阮忠枢见,谓非于晦若侍郎不办。其实,檄文、告示皆出余。檄则余草创,侍郎润色之,潜楼略有所增;告示则全为余原稿也。”可见这次行动已经诸事齐备,连告示、檄文都写好了。又云:“夏五月,胡瘦篁御史思敬游于兖,而南乱(指二次革命)适起。御史劝图再举,先生约于晦若侍郎式枚及余续赴之,而提督不敢发。”说明在癸丑复辟失败后,溥伟等人仍在继续进行策反活动。在袁世凯死后,溥伟有日本人相助,仍要刘、陈等人去对张勋进行联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