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杨勉斋

辛亥革命网 2013-07-14 00:00 来源:洛阳晚报 作者:孙钦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杨勉斋(杨源懋)是辛亥志士,革命先驱。毛泽东评价杨勉斋:“是位不可多得的进步人士,早年就颇有成就,若非早逝,造福于社会,必不可

  杨勉斋(杨源懋)是辛亥志士,革命先驱。毛泽东评价杨勉斋:“是位不可多得的进步人士,早年就颇有成就,若非早逝,造福于社会,必不可限量。” 

  杨勉斋27岁病逝,河南各界痛挽。其中一联云:“是法律家,是政治家,是改革家,过渡辟新知,东游岛国输文化;持躬以俭,交友以信,敬战以勇,临难毋苟免,西出函关报鬼雄。” 

杨勉斋先生

  翻阅近代史料,杨勉斋的名字经常出现,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38年4月下旬的一天,一位衣着朴素的青年,在周小舟的带领下,走进了延安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这位青年就是杨勉斋的儿子杨章武。

  毛泽东放下案头的工作,欢迎这位年轻人的到来,并关切地问起杨章武的家世。当杨章武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时,毛泽东连忙问道:“可是与谭延闿同科进士的杨勉斋吗?”杨章武点点头。毛泽东感慨道:“令尊是位不可多得的进步人士,早年就颇有成就,若非早逝,造福于社会,必不可限量。”

  杨章武很激动:父亲已经过世26年了,而毛泽东还记得。接着,他又听到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末一代的进士了。”

  是的,科举场上的进士杨勉斋,由于认识到封建专制的腐朽与没落,奋起革命,终于成长为民主革命战士,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作出了贡献。他的生命花期,虽然短暂,却很绚丽。

  一

  上篇说到,杨勉斋回到故里偃师后,兴办新式学堂,号召女子放裹脚、男子剪辫子,夜以继日,启迪民智,遍撒反封建的火种,倡导民主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七月,为了呼吁开国会,制宪法,他不顾盛夏酷暑,带着干粮,奔走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急如星火,四处联络,最后以河南国会请愿代表的身份,联合五省进步人士,向清政府请愿。

  要知道当时之中国,革命曙光虽初露,头顶风雨仍如磐,杨勉斋作为执火者和带头人,黎明前疾走前行,刀丛中勇往直前,他频抵北京,发表演说,慷慨陈词,其激越锐进之风采,如春风过寂林,掠过京华之地,人们都记住了这个来自中原的热血青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