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马君武(3)
辛亥革命网 2013-07-02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冯晓光 查看:
抗战时,也有过一位声色艺俱全的当红明星成为马君武的红颜知己,那就是桂剧名伶尹曦,艺名小金凤。桂林人将她与马蹄和腐乳并称为“桂林三宝”。特别是《桃花扇》、《木兰从军》两部新戏,全由小金凤主演。为她捧场的文化人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小金凤常陪马校长乘车出游,在各种体面场合出现,令许多官人商贾眼红眼热。马君武还认尹曦做干女儿,有次出差赴南京,专为她赋《小别》诗一首:“百看不厌古时装,刚健婀娜两擅场。为使梦魂能见你,倚车酣睡过衡阳。”魂牵梦萦之情可谓淋漓尽致了。马君武病逝时,小金风也挽以联云:“抚我若亲生,慈父心肠,大人风度;现身而说法,桃花旧恨,木兰新辞。”
学术贡献历史公认
马君武是我国近代早期第一流的学者。他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涉及专业十分广泛,哲学、文史、工科、农科、理科,无所不包。1906年,他创办中国公学时,学生朱经农就感慨说,“凡是校内功课,没有一门他不能教”。
他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马君武在留学日本时,正式开始翻译生涯。曾编印《新文学》一册,译载歌德、胡德、拜伦诗若干首。被柳亚子誉为:“抗手无时辈,椎轮异昔贤。欧花兼米锦,哀怨杂鲜妍。”他在上海期间,与浙江青年马一浮、四川青年谢无量(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国学家)一起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并开始从事译述。他的早期译著《法兰西革命史》、《代数学》等,便是这个时期的著作。
他精通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翻译面很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都译。《共产党宣言》的纲领部分就是1906年夏由他译成中文登在《民报》上的。编译了《德华字典》等书,并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他对德国18、19世纪人文科学的光辉成就十分赞叹,翻译过席勒的《威廉退尔》,介绍过黑格尔的学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德国留学期间,因生活所迫,马君武读书求学刻苦异常,每日必著述或翻译二千字,译著便有《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他译的英国诗人拜伦的《哀希腊》、英国诗人胡德的《缝衣歌》、歌德的《米丽容歌》、《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阿明临海岸哭女诗》等,传诵一时。马君武是近代与苏曼殊齐名的诗歌翻译家。1903年2月,马君武在《译书汇编》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在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对马克思真正有全面了解的,除了梁启超,就是马君武了。
马君武不以诗人自居的诗人。但他的诗作与译诗的成就功不可没。他还是南社的“革命诗人”之一,他的古近体诗流传甚广,人们乐于传诵。他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刊于1900年9月的《感怀二首》《赠牖民二郎》。1906年他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时,曾作了五首《华族祖国歌》。马君武以政治抒情诗最为人注目,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现已被搜集的有一百三十首左右。诗人在南社时就由友人朱少屏刊印了《君武诗集》,集内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受到许多名家好评。
教育救国的一代宗师
马君武在经历了十年宦海沉浮和饱尝了各种艰辛之后,后半生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1924年以后,他全心全意投身于教育救国,将自己毕生所学都融会到所致力的教育事业中。
1924年9月,上海创办私立大夏大学,由于马君武曾担任中国公学教务长,众多教授、学生因仰慕他的名望,请他担任校长。11月24日马君武正式就职进入教育界。
1925年4月,他因受冯玉祥、段祺瑞的邀请,随孙中山到北京商谈国是,段祺瑞执政府的教育部,受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的请求,任命他担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第二年年初,因为政府需要有名望的人与外国打交道,便任命他担任司法总长。但弱国无外交,马君武当得并不开心。由于政府一系列卖国行为让学生不满,段祺瑞政府又准备让马君武担任教育总长。工业大学学生派代表找到马君武,希望他不要去担任卖国独裁政府的教育总长。马君武坚定地说:“我决不会丧心病狂的压迫学生,本人决不就任教育总长职”。 1926年3月,段祺瑞政府枪杀和平请愿的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当时北京工业大学亦有学生殉难,马君武为此愤而辞职。
1926年底他又重任大夏大学校长。1927年冬,新桂系聘请马君武为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马君武生在广西,有很深厚的慕念之情,他很乐意回广西服务,并于1928年春离开大夏大学回到广西,着手广西大学的筹备工作。同年10月10日,广西大学正式开学,他担任校长。1929年5月,粤军占领梧州,广西大学被迫停办。马君武只好去大夏大学任教一年,重任中国公学校长半年。
1931年5月,粤军被赶出广西。广西省当局当即电请马君武回来恢复广西大学,马君武仍任校长。1931年9月15日,他在广西大学恢复开学典礼上说:“我个人今年已五十余岁,其他一切,我都不愿过问,把西大弄好,就是我一生的事业。”
1936年广西大学转移到桂林雁山西林公园与省立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合并。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经国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第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担任的诸多大学校长之职,以在广西大学时间最长,建树最多,最能显示他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及管理才智。由于办学有成,马君武在教育界与蔡元培同享盛名,在中国有“北蔡南马”之誉。为了办好广西大学,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身体每况愈下,却毫不在意,经常带病坚持工作。1940年,他因胃穿孔医治无效,于8月1日病逝,终年60岁。
马君武逝世以后,周恩来通过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送来了“一代宗师”的挽联,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冯玉祥的挽联则是动人心魄:“大雅云亡,击铎临风思国士;寇氛日亟,挥戈洒泪哭先生。”李济深的挽词则将马君武比作唐朝的韩愈:“桂林人文,从古秀起,公学渊涵,新旧砺砥,八载蝶山,春荫桑梓。声教风讫,天下仰止,拟之昌黎,名倘如此,炳炳麟麟,先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