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马君武

辛亥革命网 2013-07-02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冯晓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马君武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著名的近代学者和教育家。当时在广西乃至中国算是了不起的人物,有“南马(君武)北蔡(元培)

  马君武祖籍湖北赤壁市城区铁山马家,出生于一个封建小知识分子家庭。曾祖父马丽文,道光初年的进士,官至广西思恩府(今武鸣县)知府,旋死于任所。因曾祖父为官清廉,祖父马光吴家贫不能归,便流寓桂林。父亲马衡臣,做过广西恭城、平南、荔浦、马平等县府的幕僚。

  马君武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著名的近代学者和教育家。当时在广西乃至中国算是了不起的人物,有“南马(君武)北蔡(元培)”之称。他是近代广西第一个留学生。早年受康有为影响,后来逐渐转向革命,追随孙中山,担任孙的秘书长,起草同盟会章程,成为同盟会乃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此后他历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广西省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要职。1926年他创办了广西大学并任校长,此后即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被周恩来赞誉为“一代宗师”。

  早年与康、梁交往甚密

  马君武于1881年7月17日出生于广西恭城,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快乐的童年好景不长,他九岁丧父,家境艰难,靠亲友资助和母亲打零工维持生活。他11岁跟随舅舅诸嵩生去阳朔读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君武的思想不断进步,他的脚步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1897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他常去听讲,并与康在桂林的几位弟子经常相聚论学。康门弟子在桂林办有“圣学会”,出版《广仁报》。马君武开始以“马同”这个笔名在《广仁报》上写文章。以“同”为名,正是取意于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1899年广西巡抚唐槐森奏准在桂林设立体用学堂。这是官办的新学,校名显然取自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马君武是这所学校首次招考录取的学生。早在入学之前,马君武就认识校长唐景嵩,并拜其为师。马君武入学以后自然特别受到唐的关照。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全国人民悲愤难抑,血气方刚的马君武禁不住激扬指点,涉嫌“妄评时政”而被迫离开学校。离开学校后的马君武在友人的资助下,只身远赴新加坡,拜谒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在那里的康有为,向康行弟子礼,请教救国之道。正是用人之际的康有为很看好这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吩咐他回广西组织力量,策应在武汉准备起兵“勤王”的唐才常。当时所说的“勤王”,指的是救出被慈禧太后软禁的光绪皇帝,重新实行戊戌新政。可是,马君武还没有回到桂林,就得到唐才常武汉起义已经失败的消息,只得喟然长叹。

  他从新加坡回来以后,在桂林北门铁佛寺旁边家中度过了一段隐居的寂寞时光。那年冬天,铁佛寺失火,将他家住屋也化为灰烬。他和母亲一起流亡到了广州,住在亲友家里。母亲和婢女靠做针线活为生。不久,马君武结识了广东省东莞县刘姓县长,马君武告诉刘县长,表示很希望到日本留学,以图深造,请其给予帮助。刘县长也算惜才,送给马君武40元银洋作路费。

  到了日本的横滨,他找到以前在桂林认识的康门弟子汤觉顿。汤当时在横滨大同学校教书,便招呼马君武住到学校里面。马君武在大同学校先后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流亡在日本的梁启超,一个是日本人宫崎民藏。梁启超当时在横滨过流亡生活,主编《新民丛报》,继续宣传变法维新和介绍西方现代思潮。马君武的文笔很受梁启超的赏识,因而他很快成为《新民丛报》的重要撰稿人。他的一些诗文尤其是译著经常见于《新民丛报》的显要版面。梁启超到美国游历时,还委托他代为主持《新民丛报》的编务。他的译作《自由原理》(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穆勒著)被梁启超誉为严复译作《天演论》之后的第二部“善译本”。 21岁的马君武在思想界崭露头角。

  1903年,马君武考进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艺化学系。不久参加了留日学生反清运动,1903年春节。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新年恳亲会上,马君武登台演讲,公开提出中国的出路在于排除满族专制,恢复汉人主权;得到近千名留学生的拥护。

  认识宫崎民藏,是马君武平生的一个重要机遇。宫崎民藏及其兄弟宫崎寅藏都是孙中山的忠实友人和支持者。经宫崎兄弟的引见,马君武认识了孙中山。孙中山对马君武的求学也给予很大帮助。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的思想对马君武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很快摆脱了康、梁君主立宪的主张,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四度出任孙中山的秘书长

  1903年,马君武考取公费留学,入日本帝国大学攻读化学工艺专业。他课余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当时才25岁的他,一心热衷于社会改革,可谓非同一般的热血青年。他被推举为秘书长,与宋教仁、黄兴、陈天华等6人,起草会章和文件,成为中国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1906年,马君武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教授。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当年正考入中国公学读书,与马君武结下了师生之谊。马君武当时还兼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因而受到官方的注意而随时有被缉捕的可能。每到关键时候,他总有贵人相助。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广西田林县人)知道这个情况,为了保护马君武,即一方面电告两江总督端方,为马君武疏通;一方面电告广西巡抚张鸣歧以广西公费留学资格,派马君武到德国去。1907年春,马君武告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周素芳,匆匆离开上海到德国,入柏林工业大学冶金专业学习。

  1911年冬,马君武回国,积极参加了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革命活动。1912年1月,以孙中山为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马君武以广西代表身份赴南京,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被任命为实业部次长,主理部务。该部总长是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骞,实际上不理政务。三个月后,因为政权落入袁世凯之手,南京临时政府被撤销了。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转而去主持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他要马君武去做这个协会的秘书长。后来为了保持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转而策划和进行讨袁战争的 “二次革命”。不料,这“二次革命”很快遭到失败。鉴于国内环境险恶,马君武不得不再次选择出国学习和研究。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