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将生命“掷”之度外(3)

辛亥革命网 2013-08-14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张晴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5年9月26日的上午,在华夏大地上,只听“轰”的一声,震天撼地。随着这一声的轰响,一个名叫吴越的人也把他的生命化为革命的催化剂,催

     英雄也有儿女情长时

     吴越生性沉默,不善交际。但他结识的都是伟岸丈夫、革命志士,如章太炎、秋瑾、徐锡麟、赵声、邹容、陈独秀等。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面临列强入侵,民族处于存亡的关头,吴越无意去寻觅伴侣,建立家庭。

     然而,生活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意外堆积而成的。

     就在吴越颠簸奔忙于教学、革命活动的间隙中,一段恋情也在悄悄地酝酿着。

     两江公学建立后,吴越为避免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便想找一个秘密的地方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

     经由久住两江会馆的汪雨田先生介绍,他与一位同乡严老太见面。严老太家住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而且家有余房,正可作为公学的校址。

     严氏老夫人发现吴越博学多才,并且为人厚道老实,便请他为自己的爱女当家庭教师。严氏爱女窈窕娴静,虽身材小巧玲珑,却有个不让须眉的名字——无畏。

     吴越给她讲授历史、英文等课。无畏虽只有十五六岁,但学习能力很强,进步很快。空闲时间吴越还会拿《白话报》、《中国日报》、《革命军》、《新民丛报》、《苏报》等给她看,使得她开阔了视野,并濡染了反清爱国思想。

     两人相处时间长了,互生好感。只是在那个思想保守的时代两人都不敢过多地表露。此时吴越的好友张啸岑知道了他们俩的感情,自愿当红娘,从中撮合。

     张啸岑在教严母学习日语时,以刺探的口气提到将这对青年男女撮合成亲。然而,虽然严母也很欣赏吴越的为人,但终究考虑到两人年龄相差10来岁,不符合乡里的习惯,因而婉拒。

     吴越终究不是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人。后来形势需要,吴越离开保定,但是,无畏放不下这段感情,一直和吴越保持着书信往来,一直到那件大事发生。

     1905年9月吴越为革命事业捐躯后,无畏因体弱多病无法为心爱的人报仇而选择了殉情的道路。死时才17岁。

     悲壮激烈、委婉感人的恋情,现在想来,仍令人唏嘘赞叹……

     吴“樾” 与吴越街

     1912年春,由张啸岑向安徽当局申请,备文给资,责令吴越的胞弟北上换棺回皖,葬于安庆西门外烈士墓。

     墓侧竖有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先生及皖省都督柏文蔚碑文。

     据金慰农文章记载,孟侠本名是吴越,按照清廷当时的习惯,对自己厌恶的人在其名字中加一偏旁部首显示对其的侮辱。所以,最初吴樾名字中的“樾”之“木”即为此而加。

     然而今日,“樾”字更能体现烈士无畏锄奸、舍生取义的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

     1929年,安庆市将最繁华的一条大街命名为吴越街,以纪念烈士。

     如今,行走在吴越街上,那句“桐城吴某身长存,不杀满奴誓不休”的壮志豪言言犹在耳。烈日下的吴越街渐显沧桑,年仅28岁的吴越,却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不朽的革命赞歌……

     人物简介

     吴越,1878年出生在安徽桐城,1905年,年仅28岁的吴越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的骗局,在北京车站谋炸清廷五大臣而英勇献身。吴越这掷向清廷的第一弹炸地清政府魂飞魄散,更促进了其后不可遏制的辛亥革命的热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