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将生命“掷”之度外

辛亥革命网 2013-08-14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张晴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5年9月26日的上午,在华夏大地上,只听“轰”的一声,震天撼地。随着这一声的轰响,一个名叫吴越的人也把他的生命化为革命的催化剂,催

  1905年9月26日的上午,在华夏大地上,只听“轰”的一声,震天撼地。

     这一声成为反清的先声,推动了之后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

     随着这一声的轰响,一个名叫吴越的人也把他的生命化为革命的催化剂,催促着一波波的后继者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当鲜血侵染中华大地时,波澜壮阔的革命随之而起……

     斗转星移,已是100年之久……

     大丈夫不甘终老于斗食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清政府却无视外国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腐败无能可见一斑。

     一青年奋起而言曰:“国势颠危,至于此极!大丈夫竟终老于斗食也!”这位年轻人就是安徽桐城人吴越。

     吴越,又名樾,字孟霞,一字孟侠,1878年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高店。吴越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家境贫寒。吴越8岁时母亲因病逝世,之后就跟随父亲学习。            

     小时候的吴越就见义勇为,并且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所以进步很快。

     吴越年岁稍长后由堂兄吴汝纶推荐,进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读书。

     吴汝纶是清末的一个著名学者,桐城派后期作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深为吴越所推崇。 

     吴汝纶常教育吴越说:我们国家之所以如此落后、贫穷,不如西方国家,主要是因为没有新式教育,培养不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在堂兄的影响下,吴越开始谋划创办两江公学。

     1903年,清廷命直隶布政司杨士骧督办直隶学务处,掌管全省教育事业。杨是安徽泗县人,对同乡多有照顾。吴越便借机联系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商量开办两江公学。

     经杨拨给馆址,并筹以开办经费,百费周折后两江公学才得以办成。

     两江公学开办以后,吴越又不遗余力地忙碌着教室的布置、办公室的修理、图书馆簿册的购置等。教师则由高等学堂在保定的校友马铸风(鸿亮)、杨心如(积厚)、金慰农、张啸岑等担任。两江公学教学全是尽义务,仅提供茶水、伙食、灯油。初期只有十余人,半年以后增至百余人。

     吴越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视,曾多次请吴辟疆先生到校,给学生讲授古文;并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深受学生的好评。随着革命思想的增强,吴越还经常和学生一起谈论时事,并与各方进步人士来往。

     同时,吴越还与公学创办人金慰农一起创办了《直隶白话报》,用以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革命影响。吴越常说:“吾辈革命大目标,不仅在于取得政权,乃是为了拯救同胞出火坑,免遭亡国奴的惨痛待遇……”吴越这样说着,并身体力行着这样的誓言。

     1904年赵声北上保定,投入到新军中从事革命活动,经革命党人潘赞化的介绍,赵声结识了吴越。两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日夜在一起谈论革命道路的问题。     

     赵声的革命思想,帮助吴越开阔了视野,并推动了他暗杀行动的施行。吴越曾对赵声说:“革命难,暗杀易。君为其难,我担其易”。此时的吴越已下定决心暗杀清廷高官要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