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将生命“掷”之度外(2)
辛亥革命网 2013-08-14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张晴晴 查看:
1905年春,吴越利用假期草拟了一份意见书,长达万言。向全国人民发出革命宣言——《暗杀时代》,表达了他为国锄奸的铁骨丹心。
杨守仁,湖南长沙人,游学日本,是革命党中主张暗杀并钻研制造炸弹者,也是全国党人中第一个制造炸弹的人。经赵声要求到保定帮助吴越。
杨守仁到保定后立即联系了吴越,杨知道吴越是真能实行暗杀的人,便提供给吴自己制造的炸弹。后经实验成功后大大地鼓舞了吴越暗杀的信心。
1905年7月,吴越离校,单身前往北京,观察事态,伺机行动。并催促张啸岑前往奉天省新民府任教。
在暗杀的前一天,吴越分别留信给张啸岑和严无畏,表达他“不成功,便成仁”的革命决心。
用生命完成的那一掷
“爰有吴君,奋力一掷”,这是吴越以身殉国后,孙中山为其写的祭文中的一句话,颂扬其革命壮举。
1905年,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遍及朝野的维新舆论使得清政府放出“预备立宪”的幌子,来缓和革命气氛,愚弄人民群众。并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军机大臣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5年9月26日,这天是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的日子。
当黎明的曙光悄悄流踱到大地时,当很多人还游走在梦境中时,吴越已经起身,准备着用炸弹声唤醒沉睡中的国民。
只见吴越身穿蓝布长衫,头戴红缨帽子,俨然一副仆役的打扮,怀揣着炸弹来到正阳门车站。
此时的正阳门因为五大臣的来临,岗哨林立,警戒森严。吴越夹在来往的人丛中,小心翼翼。
在专车将要开动,吴越一脚踏上梯蹬时,遭到了警卫的怀疑。“你是跟谁的?”,警卫粗鲁地问道。吴越回答说:“我是跟绍大人的”。不巧的是绍英正在这节车厢,警卫就跑进去问话。
吴越觉察事情不妙,就取出炸弹,仓促之间未及抛远,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车顶炸开了花。电光闪过,烟雾弥漫,硝烟之中鲜血恣肆,断足、断手飞起又落下。
盘问吴越的卫兵受了重伤,五大臣中的绍英伤了右股,端方、戴鸿慈受了轻伤,载泽在慌乱躲藏时擦破了头皮。
在这一声巨响中,逝去的还有革命者吴越,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1905年9月26日的这一天。
“皖中志士名吴越,百炼刚肠如火烈……爆裂同拼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这是吴越牺牲后,革命党人秋瑾怀着沉重的心情为之作的一首《吊吴烈士越》,借以悼念烈士。
吴越这次英雄壮举虽然失败了,但终是人心所向,对其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投向清廷的第一弹,使清廷要人丧魂落魄,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志士。
在国内,吴越之后的徐锡麟烈士领导的安庆起义,熊成基、范传甲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以及黄花岗起义,直至武昌起义无不深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街谈巷议中,妇孺皆知吴越是反清英雄。
在日本,孙中山先生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海外华侨、留学青年争先恐后,积极参加同盟会。
革命热潮,风起云涌,不可遏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