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宽:战斗,至死方休(3)
辛亥革命网 2013-08-13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管静 查看:
这已是同盟会组织的第十次武装起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受到组织召唤的革命者心中的火焰再度燃起。各地党人纷纷南下汇集羊城,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之中,石德宽也在其中。
1911年3月中旬,身在日本的石德宽接到一封急电,是上海交通员郑赞臣发来的,要他立即回国。接到消息的石德宽没有半点犹豫,再举反清大事,他内心期盼已久。于是他迅速打点了在日事宜,于3月17日由日本回国。
回到上海后,郑赞臣却已经去了香港,留书约他到港参加会议,石德宽知形势有变,便直接去了香港,参与谋划起义。到香港后,石德宽受黄兴委托,专门组织暗杀炸弹队,奔波于香港、广州之间。
海外的募款和购买的武器尚未到齐,这时同盟会会员温生才却擅自刺杀了在广州的将军孚琦,清政府加强了戒严防范。一时间侦骑四出,全城布控,起义形势十分不利,故原定的起义计划被推迟到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风声渐紧,险象环生。又有消息说起义计划泄露,多数同志主张将起义再延期,队伍中也不乏临阵退缩之人。然而黄兴分析利弊后,决计如期起义,石德宽也支持他的决定。
4月27日下午4时,起义队伍170余人集合分领械弹,就绪后,各向攻击目标出发。
5时25分,螺角声起,黄兴率队伍猛扑两广总督衙门。衙门前有数十名卫兵,列阵以待,石德宽与林文、何克夫等奋勇当先,向敌人投掷炸弹,炸死十余人,管带(营长)金振邦毙命,黄兴、石德宽等径直杀入后大堂,里面已然空无一人。
他们随即从里面退出,恰逢水师提督李凖率领新营兵蜂拥而至,双方展开激烈战斗。石德宽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短兵相接,“以七尺血肉躯,抗满清煊赫兵力”,身受剧创,仍全力奋战,不幸身中数弹身亡,年仅26岁。
起义失败了,但革命的价值绝不应当以一城一池的得失来衡量。“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石德宽等人的鲜血不会白流,黄花岗起义好似春雷震撼着清廷腐朽的统治基础,唤醒了久蛰人心,成为辛亥革命胜利的先声。
石德宽烈士遗骨长眠黄花岗,英名列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记。家乡人把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安庆西门外的一条街,命名为“德宽街”,永志纪念。
风云变迁,岁月更迭,德宽街上行人依旧,它仿佛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价值无关乎长短,化短暂为不朽,只因他用战斗的姿势迎接生命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