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参加辛亥革命的清远人(3)
辛亥革命网 2013-12-13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龙跃梅 高常立 蔡少玲 查看:
毛文明,连南三江镇(原属连县)人,于1895年就在广州结识陈少白、史坚如等革命党人,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兴中会,参与爆炸广东巡抚衙门,策应惠州起义。事发后,广州戒备森严,大捕革命党人。毛文明在此险恶情势下,仍潜留广州活动。1909年,毛文明返回广州培英学校任教员,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参予策划辛亥“三o二九”黄花岗起义。同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于农历九月十八日进入广州,毛文明集合同志数十人占据大清银行。
黄洪崑,清远县石马镇人(现属清新县),经友人介绍加入同盟会。1906年后加入广东模范学兵营任炮二营,曾发动士兵50多人加入同盟会。1910年率士兵参加同盟会发动的庚戌广州新军起义,他在广州燕塘牛皇庙一带同敌人血战数小时,因寡不敌众失败,不幸被俘,遭严刑审讯,坚贞不屈,被杀害于天字码头,年仅22岁。
罗子芳,连南寨岗人(原属阳山县),参加攻打清朝广州总督署的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潜往香港,做善后工作。是年武昌起义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前往南京,在临时大总统府任随员。连州星子人何克夫于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任华侨先锋队长,率部攻入督署,达成任务而退。之后,赴滇策动军队反正,旋即回粤任全省民团总局总长,精选百人,自成一队,率赴南京拱卫总统府。
广州辛亥革命
为何出现许多清远人?
■解读
清远市清远市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李新华在创作粤剧《莫雄将军》的时候对为什么清远会有这么多人去广州参加革命做了研究。他认为,清远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参加辛亥革命,首先是地缘关系。辛亥革命的前奏是广州黄花岗起义,而清远与广州山水相连,在广州、珠三角生活了很多清远人。地缘的靠近,让清远与广州两个地方的语言相通,沟通起来没有障碍。
二是血缘关系。早期的帮会组织,包括同盟会、兴中会,很多是靠血缘(如兄弟、同乡)联系起来的。辛亥革命的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是广东人,他最初依靠的革命力量是粤军。在旧军队中,血缘关系是最为牢靠的关系,如陈可钰当总统府警卫团团长时,就把他的侄子请来当上尉军需官。莫雄当连长时,就把自己的亲弟弟提拔为排长。阳山丘姓卫士,有一个人当了孙中山卫队成员,前前后后就拉了八个同族兄弟参加了军队。
三是倚靠大江大河的交通便利,清远人比较容易走出去。旧时交通闭塞,而清远有北江水路之便利,到广州十分方便,这从客观上也为清远人去广州参加革命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