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参加辛亥革命的清远人(2)
辛亥革命网 2013-12-13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龙跃梅 高常立 蔡少玲 查看:
1925年6月,陈可钰被任命为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参谋长兼十二师师长,参加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作战一个月,东江全境收复,因为有功,陈可钰升任为副军长兼国民革命军党代表。
第二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以第四军为主力,由于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留守广州,因此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第四军参加北伐。
北伐期间,陈可钰曾任前敌右翼军司令官,北伐军第四军代军长,在半年多时间,他指挥部队转战湘、鄂、赣三省,行程数千里,经七个重大战役。他的部队被各界誉为“铁军”,在各个战役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陈可钰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当时的政府中颇有影响。1927年10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年8月,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中央政务会议委员会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长。
多年的征战,使陈可钰的身体大不如前。1930年,陈可钰到广州珠江河畔二沙岛疗养院治病疗养,不再过问军政事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清远县石潭老家居住,一直至1944年11月15日病逝,终年62岁。
爱国将领莫雄
莫雄(1891―1980),原名莫寅,字志昂,英德望埠镇蓢新人。年轻的时候,革命宣传深深打动了莫雄,16岁的莫雄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莫雄为执行同盟会打入新军的任务,冒名顶替秀才的儿子到广州应征,并成为新军第一标第一营左队步兵。为了发展新军中的同盟会组织,莫雄每周都物色10-20个革命青年士兵,借假期之便宣誓入会。前后累计有一二百人经莫雄介绍入会。由于工作成绩优异,莫雄从同盟会的派代表、联代表,提升为营代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革命党人、海外华侨革命志士数百人集中到省港两地,准备参加起义。4月27日,起义爆发。由于新军中有人告密,士兵都被收去了机械,没能参战。广州起义由于寡不敌众,最终失败。
1918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援闽粤军战事正式开始,分三路进军,莫雄所在的第二支队为左翼。当时,莫雄任上尉连长。这一年6月,莫雄的部队据守在北架山,地势险要,但敌人却仗着人多势众,弹药充足,硬向阵地仰攻。情况紧急,莫雄命令机枪手急射,敌人受不住这突然的打击,全部趴在地上,不敢抬头。这时莫雄所在的连队在山脚敌人面前突然出现,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狼狈而逃。这一仗大胜,莫雄收到军部的传令嘉奖。
河源之役后,莫雄升任为第二支队关国雄第二团第一营长。1920年8月,粤军回师广州。在这里莫雄见到了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
自参加革命以来,莫雄作战英勇,逐级从士兵升至团长。l922年4月,土匪包围桂林,莫雄率部队营救有功,第二军参谋长蒋介石传令嘉奖。6月,莫雄任梧州卫戍司令,得知陈炯明叛变,攻占总统府,十分愤怒。孙中山委任莫雄为中央直辖第一独立旅旅长。l2月,莫雄联合滇、桂军讨陈,为前敌指挥官,率部把陈炯明逐出广州。1925年之后,莫雄率部东征,为肃清陈炯明的残余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立下不少功劳。
1949年11月,莫雄任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配合人民解放军招抚和围剿北江一带残余股匪,稳定社会治安。1951年,改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l955年提为参事室第一副主任,先后当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群像
王桂昭(1896―1975),字鼎立,1896年农历正月初六生于原清远县井塘乡(今清新县禾云镇)马安村。16岁在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杭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学习,并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和民主意识的启蒙。两年半后停学到广州,受到了老同盟会员谢炽垣“宣传孙文学说,讲解革命理论,得受激励”。1914年冬,由谢炽垣介绍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军,并在谢炽垣的部队北江第一支队司令部任军事委员,参加讨伐袁世凯的党羽龙济光,后来成为孙中山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