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参加辛亥革命的清远人

辛亥革命网 2013-12-13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龙跃梅 高常立 蔡少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远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当年,有众多清远籍爱国志士抱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梦想来到当时的革命热土广州,积极

  清远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当年,有众多清远籍爱国志士抱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梦想来到当时的革命热土广州,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辛亥革命和谋求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文楷,清新县石潭镇人、著名北伐将领陈可钰,英德市望埠镇莫屋村人、著名爱国将领莫雄,孙中山先生贴身卫士王桂昭、“阳山七卫士”……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数十名清远人参加同盟会和兴中会,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有10人先后担任孙中山卫士,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杰出贡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李文楷

  李文楷(1886―1911),字国芬,清远县高桥大隆禾塘村(现清城区源潭镇)人。年少时读过几年私塾,粗通一些典籍。因家境清贫,少年外出谋生。早年随叔父在广州经商,后转到汕头《公言报》当印刷工人。1909年赴新加坡,在华人创办的《中兴报》、《南侨日报》、《星洲晨报》等报社做印刷工人。

  因职业关系,为人豪迈的李文楷经常有机会阅读革命党人的宣传资料,并深受影响。清宣统二年(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今槟城)召开同盟会重要成员会议,谋划在广州举行起义。李文楷悉情后,毅然与罗坤(七十二烈士之一)回国。

  广州革命党人原定于1911年4月26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义。李文楷被选为“选锋”(即敢死队员),与其他的归国华侨30多人编入第二纵队,由黄兴指挥攻打两广总督署。4月26日上午接到通知,秘密到小东营房领取军械,并相约以白巾缠臂为记,以放鞭炮为信号。由于枪械稍迟才运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即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10路进军计划改为4路攻打督署。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0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李文楷身怀武器扮作行人,到达督署衙门附近,从督署侧面围墙外往内投掷手榴弹,以掩护正面进攻的黄兴部队。因其余3路的领导人陈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在起义前夕借故逃避,致使这3路起义队伍无人领导,又无法领到武器,未能按计划参加战斗。因此起义开始后实际上只有黄兴自己率领的一路起义队伍在孤军奋战,相持战斗中增援清兵陆续赶到,革命军被包围。李文楷在撤退中与清军奋勇巷战,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终因伤势过重牺牲,时年25岁。

  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员潘达微以房屋作抵押,在广州郊外红花岗购买一块墓地并改名为黄花岗。5月3日,潘达微以《平民日报》记者的身份,不顾当局禁令,雇请100多人,把已开始腐烂的烈士遗体收殓后葬于黄花岗。1923年,将经国民党审查委员会审查核实的七十二名烈士立碑记名,李文楷是其中之一。

  1934年,清远各界为纪念李文楷烈士,在原中山公园内(即今清城区公安局后)修建李文楷烈士亭,1937年建成。

  “铁军”军长陈可钰

  陈可钰(1882―1944),乳名阿书,字景瑗,清远县石潭镇(现清新区石潭镇)雷坑人。

  1914年,陈可钰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后回国组织中华革命军。因为在香港购买武器运到广州谋划刺杀袁世凯的党羽龙济光,事情泄露后在香港被逮捕,判刑7年。

  出狱后,陈可钰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第二年,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他在整顿部队、广纳人才、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颇有建树。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定北伐,统一中国。陈可钰被任命为大本营警卫团上校团长,护卫孙中山视察广西梧州、桂平、南宁等地。

  1922年6月16日凌晨2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暗中指挥驻广州的叶举部举兵叛变,围攻总统府。陈可钰率警卫团500余人,同叛军浴血奋战6个多小时,打退近万名叛军的30多次冲锋,掩护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此时孙中山已先化装撤出总统府,到了江海防司令陈策的宝壁舰)安全脱险。事后孙中山赞扬陈可钰“指挥警卫团打得好,打得勇敢”,“是战争史上一个奇迹”。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