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其人(6)
辛亥革命网 2014-04-18 00:00 来源:湖南文史通讯 作者:马志亮 查看:
当国共两党和谈进入准备合作的关键性时刻,覃振再次设家宴宴请毛泽东一行。毛住临江门山上,覃住临江门山下,每次上山下山,都没有坐滑杆(即双人抬竹轿)而是步行到覃宅。席间,覃听了毛谈的与蒋谈判的进展情况后,向毛泽东建议,要吸取蒋介石对待张学良、杨虎城的经验教训,宜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毛泽东听了深有感慨,又诙谐地说:“既来之,则安之”。临别时,毛泽东诚挚地邀请覃振说:“理老欢迎你到延安看看,我们虽然请不起山珍海味,但鸡、鸭、鱼、肉还是有的!”并赠送了一件黑色羊毛衣给覃作为纪念。中共的战略决策与毛泽东的谦慎朴素的作风,覃振深表敬佩,常对人说:“中国要富强,只有靠共产党。”
夙愿未偿病逝沪
覃振不愧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孙中山逝世后30多年,他不顾自己的一切,仍然始终坚持孙中山倡导的“三大政策”而遭蒋介石的忌妒,蒋对这位元老奈何不得,常貌合神离。覃振也深知蒋介石坚持反共和打内战的本性难改,愤向蒋介石写了离职辞呈。
194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分裂,周恩来从南京返回延安时,特到上海泰安路覃振住宅登门拜望、慰问,二人畅谈达三小时之久。覃振极为振奋,使他对共产主义信心更坚定。并对夫人全汝贞说:“中国四万万同胞还需要我这个人,我要好好治病”。病中他思念毛泽东,并写了一首诗寄托思友之情:
“今我不乐思岳阳(指延安),
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指毛泽东)娟娟邹秋水,
濯足洞庭望八荒。”
覃振打算待病情稍有好转就绕道香港到解放区去居住,因他几次长期的受过监狱折腾和工作劳累,引发了体弱哮喘,沉病深累,不幸于同年4月18日,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63岁。
清正廉洁的覃振把他毕业的精力奉献给革命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仅靠那微薄的薪奉,供全家十来口艰苦的生活之外,还抚养着宋教仁等一些革命先烈的后裔,在抗日战争时期,常常教育他的子女要想到“还有比我们更苦的人”。在当时,他是一位高官厚禄的人,可他弃世之后,家无余蓄,经好友周旋,才由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领发国费治丧,举行国葬葬于长沙岳麓山。
覃振共生育七女二子,女儿覃钰、铭、铨、璞、瑙、琼、琨,儿子覃建、定,分别在北京文史馆,国务院外交部美大司、中国社科院、中国儿童剧团,湘潭市政协或在上海和海外工作定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位老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这位著名爱国进步人士的家属后裔,毛泽东主席曾指示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对覃振家属的生活,对他子女的教育,都由我们负责。”
“文化革命”期间,有些“红卫兵”和学生,对覃振的爱国主义事迹不了解,甚至连其家属也遭到攻击,党和国家领导毛泽东、周恩来知道后亲自吩咐有关部门和领导,对覃振遗孀及其子女要好好照顾、保护。
1991年,全国召开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覃振遗孀全汝贞,特从美国赶来参加,还将覃振在30年代怀念孙中山的一幅遗联:
“足迹遍天下,心知惟古人!”和林伯渠给覃振的两封信等遗墨遗物也献给了国家。
全国各地在纪念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时,均没有忘记这位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中共的挚友,史学、文学各界很多人士,先后和正在撰文记述、评论覃振的生平事迹。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湖南省政协于1985年3月22日,在长沙隆重地举行了“覃振诞生100周年纪念会”,纪念这位著名的爱国进步人士,表彰他对革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与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