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其人(3)
辛亥革命网 2014-04-18 00:00 来源:湖南文史通讯 作者:马志亮 查看:
袁世凯施阴谋诡计,千方百计笼络人心,大力发展保皇势力为自己妄图称帝而捧场时,覃振在南京与驻北平的宋教仁针对袁的阴谋大唱对台戏。他协助宋教仁频繁的在各党派中积极斡旋,经过宋征得孙中山、黄兴的意见,同意将同盟会与共和党、国民公堂、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合并组成国民党,以对抗袁世凯的御用党——进步党。1913年春,全国第一次选举结束,国民党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全国人民热烈欢庆,孙中山、黄兴等举宋教仁负责组织内阁。惟袁世凯惊慌失措,视宋为眼中钉、肉中刺,竟收买流氓将宋刺杀在宋教仁进京组织内阁之前。宋教仁被刺,覃振悲痛万分,他曾提出要亲自出面刺杀袁世凯,黄兴未准,乃回北京想利用国会弹劾袁世凯未果。11月24日袁世凯丧心病狂地下令,解散同民党北平党部及其在各地的机关,覃振的国会议员亦被取消了。接着覃又助孙中山、黄兴、陈其美、李烈钧、于右任、居正、张继等奔走于沪、宁、皖、赣、湘、鄂之间,发动湖口、金陵、上海等省革命力量,向袁世凯宣战。二次革命失败后,覃振东渡日本,与黄兴、章士钊、程潜、李根源、熊克武等20余人,藉研究欧洲问题为名,成立欧事研究会,同谋反袁,重聚革命力量。孙中山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正本清源”、“摒斥官僚”、“淘汰伪革命党”,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在党内只能服从他一个人等举措与黄兴发生分歧,覃振从中斡旋调解,又劝说湖南籍的革命党人肖培垓、周震麟等重新写入党宣言书,并在《誓约》上带头按上手指印,宣言“附从孙先生举革命”、“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最后黄兴也受感动,给覃振赠了一幅条联:“西风肯结万山缘,吹破浓雾作冷烟”。孙中山对覃振的工作非常满意。湖南支部改选时,覃振获最多选票,又担任了湘支部领导人。随后覃振与陈家鼐到林柏渠寓研究中华革命党湖南支部工作与交接工作,商定陆续派同志回湘活动。1915年北平发生筹安会事件,不久,袁世凯称帝,覃振在东京联络旅日留学生集聚神田青年会商讨反袁事宜,发表宣言声讨袁世凯的罪行。袁在日本的走卒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覃在集会上发表演说时,歹徒进行刺杀,因保镖得力,才幸免于害。另外袁世凯更毒辣的手段是安排其亲信蒋士立驻日本使署,携带巨款派人到外刺探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收买革命意志薄弱的党人和留日学生,背叛革命或为他们提供情报,达到破坏革命的目的。一次两个叛徒企图刺杀孙中山,幸被湖南支部两个革命党人抓获,阴谋被揭穿后,覃振深感袁这一绝招毒辣,暗暗物色一得意门生吴先梅,密藏手枪,多次寻找机会欲除掉蒋士立。一个暴雨的傍晚,吴持伪造的蒋士立友人名片,到小石川町蒋住地见蒋,蒋闻报以为又有受骗的革命党人上门来了,急忙出门来见,但却滑头。紧跟一随员之后,随从人员首先自冒充是蒋,问吴有何事要见?昊先梅早有准备,回顾照片上的蒋某,已辨认出来,走在随从之后者才是真正的蒋士立,迅速从怀中掏出手枪,对准蒋的胸膛连发三枪,由于随从的阻碍,三枪均未击中蒋的要害。驻日公使陆宗舆奉袁世凯令,勾通日方,日警悬赏二十万金捉拿凶手,大肆搜捕有嫌疑的中华革命党人。覃振亲自找到孙中山汇报了刺蒋的事,经过孙中山的周密策划,决定先将吴先梅隐藏起来,然后伺机转移回国。一时,覃振住寓门前屋后日夜守着日警与便衣侦探,覃派年幼的长女覃钰,在住房大门外佯装玩耍,实则放哨,终于发现吴先梅东张西望地欲躲进覃振家去,机谨的小覃钰忙作追跑戏耍之势,暗暗招乎了吴先梅。吴得知由孙中山为他的安排计划,隐备之后在一艘轮船上佯扮锅炉工人脱险回国了。但日警特工人员拿着吴先梅的照片,从覃振家一未成年的女佣人口中得悉,吴是覃家常来的门生,因此,将覃振逮捕。日警厅多次严厉逼供,要覃交出杀人凶手,覃据理力争,使日方得不到确实口供,而未成年的日籍女工口实不足为法律的依据。终因缺乏佐证,无法定罪,禁锢二个月后无罪释放,覃振回家竟患了一场大病。
蔡锷在云南举义讨袁,世人均以为孙中山没有表明态度。其实,孙中山坚定不移地支持,他派覃振为特派总司令,回国联络各军倒袁驱汤(湖南都督汤芗铭)接应起义大军。覃回湘设中华革命党湖南支部于长沙,主持全省党务、军事工作。但袁世凯为控制湖南,派汤芗铭督湘,汤在湘残酷镇压革命党人,是名符其实的“汤屠”,覃振决心要除掉这个“人屠夫”,派廖湘芸、杨玉鹏、王道、龚铁铮等人在长沙谋划起事杀汤,不幸在准备工作中事先败露了消息,隐藏在日本洋行的炸药失慎爆炸了,使汤早有戒备。廖、杨自己明知机密已泄漏,但由于复仇心切,仍提前率数十位同志进攻汤芗铭的督署。督署衙门紧闭,他们身怀炸药,匍匐接近署门与守兵激战,当场被打死打伤20余人,杨玉鹏自己被生擒,“汤屠”残忍地将他剖腹挖心。覃振闻噩耗,悲愤填胸,立即与龙璋出走武汉,谋划再次举动。汤芗铭非常狡诈,忙派其兄汤化龙与其同谋前往武汉疏通、言和,覃振将他拒之门外,汤芗铭自知革命潮流势不可挡,民意不可抗拒,才违心地宣布“独立”,假腥腥的脱离袁世凯的领导。谭延凯主湘,覃振于长沙创立《正谊社》由龙璋任社长,他自己为副社长,并在重要县城设立支部,提倡学、会并重,为转移社会风尚,以“敦崇气节”为己任。随联合不同党派、学派,组织社会各派力量,团结同志,推进党务,使湖南的局势初步得以稳定。
紧跟孙中山再次出师护法
袁世凯死后,1917年7月1日,津京偶乱,张勋又复辟。《临时约法》再被废弃,国会再解散,段祺瑞讨平张勋,自以“讨逆”和“再造民国”有功而自居。他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与日签订了《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让日本军队开进东北、内蒙古,妄想借助日军势力实现其“武力统一”中国的野心,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并将北洋军分两路,由四川进攻云贵,由湖南进攻两广。孙中山早识破北洋军阀的阴谋,到广州召开会议,指出:“今张勋虽败,而段祺瑞等以伪共和易真复辟,其名虽美,其实尤窳”,号召党人再次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覃振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紧紧跟随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参加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会议员非常会议。会上通过了《中华国民政府组织大纲》,恢复《临时约法》,并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军事阻力在湖南,北洋军以赵恒惕、陈复初、王汝贤、范国璋等控制着岳阳一带,局势较严峻。覃振奉孙中山命任湖南检阅使,他到湖南一面创办《明耻》月刊,由于若愚任总编辑,鼓吹出师北伐,同时联络湘西张学济、田应诏、周则范、林德轩、胡瑛各部;又主动牵联将林德轩、胡瑛的部队与进入湖南的贵州军庐焘部队组成联军;再又活动零陵各部队,使北伐军队在湖南形成了犄角之势,北军对此望而生畏。孙中山对覃振的工作非常满意,很多重要事项和他商量,交他去办。1917年11月底,孙中山得知湖南的军事安排后打电报给林德轩,嘱“知拟率所部北伐,热忱毅力,至堪嘉慰,望即与覃理鸣君妥为策划,与在湘各军接冶,勉事进行,以树大勋……”湘军互相配合,用强有力的政治攻势和武力阵势,震慑北洋军队。冯玉祥通电主张和平,力斥南北战斗,被段祺瑞革职留任,冯率部北撤。北洋军王汝贤、范国璋被击败,傅良佐被撵走了。
正当广州护法战争取得一定胜利时,南北双方内部却出现了分裂派。北方出现“府院之争”;南方分裂派活动猖獗。1918年1月,广东、广西和云南、贵州等省的军阀勾结非常国会中国民党右派议员,借改组军政府之名,另组成“西南各省护法联合会”,议决由岑春煊为总代表,与北洋军阀妥协并通过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实际上就是推翻孙中山的大元帅,这样护法运动完全失败了。孙中山愤怒已极,通电严斥西南军阀是:“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覃振更是愤怒不已,与孙中山赴上海商议,树起了讨桂旗帜。孙中山紧紧依靠覃振,派他到湖南再次策动林修梅通电讨桂,周则范树讨桂旗帜等举动。1920年,孙中山由粤入桂,桂军败退,1921年返回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并就任临时大总统,任覃振为总统府参议兼法制委员。广西局势稳定后,孙中山又由惠迁入桂林,设大本营,发起了二次护法运动,督师北伐,委覃振负责党务工作。覃振再次派人回湘宣传北伐的伟大意义。1922年,北伐战争刚刚告捷时,赵恒惕在湖南拒绝北伐军过湘境,随又有陈炯明叛变,先后围攻总统府,诱禁廖仲凯财政部长,掳掠国帑,驱逐国会议员,抢劫南洋华侨。孙中山只好改道出师江西,又督北伐军驻扎韶关。孙中山面对严峻的时局再赴上海,并表示“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拟改组国民党。孙中山在中共的帮助和推动下,于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主义,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会议前后由覃振与茅祖权、丁惟汾、张秋白、吕志伊、田桐、陈独秀、陈树人和管鹏等9人担任中国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在覃振的主持下起草了新的党纲、党章,临时中共执行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和《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会上由孙中山公开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的演说。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反帝主张,覃振协助孙中山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