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吾与孙中山的不解之缘

辛亥革命网 2014-04-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鞠九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一代叱咤风云的世纪伟人;沈卓吾,一位偏僻乡村的穷书生。两人志同道合,孜孜以求“三民主义”。,沈卓吾与孙中山的不解之缘,

  在当今中国,孙中山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众所周知。他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系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他首举反封建旗帜,领导推翻晚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制国家。中华民国尊称其国父,中国国民党尊称其总理,毛泽东称他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沈卓吾何许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而沈卓吾与孙中山绵绵10多年的不解之缘更是鲜为人知。2014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笔者在江苏省如皋市采访,有幸收集到记载沈卓吾与孙中山交往的相关珍贵文史史料,现整理成文,与读者共享。

志同道合,乡村书生追随孙中山

  沈卓吾,初名孔才,后改名犖,字卓吾。清光绪十三年(1887)生,江苏省如皋县磨头乡人。他出生6个月,父亲沈嗣暄因病去世,后不到两年,两胞兄又相继夭折。其母沈陈氏守节抚育姐弟两人,日子过得既艰辛又寒酸。为了生计,母亲以帮人家做针线、洗衣服,养家糊口。后卓吾姐姐出嫁如城,他和母亲亦迁居如城。卓吾13岁入如城孤幼小学学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升入如皋工业学堂,其间被如皋知县周景涛慧眼识中。1900年,他被推荐上海工业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当月,沈卓吾从一位文友手中获得一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首发刊。他逐字逐句研读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解读,豁然开朗,他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心潮澎湃,彻夜未眠。此后,因他常与郑洪年等进步同学聚会,大谈革命,传播资产阶级共和思想,被人告发。清史查实后下令缉捕,他得知消息后逃往日本,追寻孙中山。

  1910年,沈卓吾在日本历经周折,终于在横滨拜见了朝思暮想的孙中山先生,亲临教诲。他申请加入同盟会,并奉孙中山之命回国策划起义。1912年,沈卓吾回国,在上海英商胜家缝纫公司任总公司文牍,秘密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数次为革命党人焦达峰秘密运送枪械至湖南等地,为各地武装起义创造条件。

  “民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要素之一。1913年,沈卓吾见江北工厂少,妇女无业自立,便于南通、如皋创建花边线网公司,吸收妇女就业,并开如皋妇女手工艺品外销之先河。因其卓有成效地改善民生,江北各地商人纷纷效仿。1914年,沈卓吾又于上海创办女子手工学校,众多妇女扬眉吐气走进学校技术、学文化,接受进步思想。1915年,中国工商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沈卓吾被选为评议员。

  1916年,沈卓吾接受孙中山建议,在上海创办《工商日报》,报道工商新闻,介绍各地兴办实业经验,传播富民强国理念。一个寒风刺骨的深夜,孙中山正在与沈卓吾商讨,拟将10多条革命标语巧妙插入报纸时,被反对派获悉,数名荷枪实弹的便衣闯进报馆。说时迟,那时快,沈卓吾急中生智,他一边将孙中山奋力推进地下暗道,一边将写有标语的纸条吞进嘴里,免遭一劫。事后,孙中山对沈卓吾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举动倍加赞赏。

  沈卓吾积极倡导和实践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张。1918年,沈卓吾闻讯加拿大华侨遭当地政府歧视虐待,他挺身而出,在上海组织爱国人士成立华侨后援会,并致电加拿大总督,提出强烈抗议,同时组织募捐援助受难侨民,使之取得胜利。

  1919年,沈卓吾追随孙中山声援“五四”运动,上海各界罢工、罢课、罢市,积极响应。每晚,沈卓吾与蔡元培等人在总商会商讨对策,印发宣传单。6月6日下午2时,上海工、商、学、报界人士假座总商会,召开联合大会,公推以沈卓吾为首的4人任特别纠察,直到12日下午2时当局罢免了卖国贼,上海各地相继复市,恢复秩序。

  1921年5月9日,沈卓吾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创办《中国晚报》,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报纸每晚出版两张,着重报道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的最近动态。当时孙中山正在广州出任非常大总统,酝酿北伐,该报成为广州军政府在上海的机关报。同时,《中国晚报》社又创办了中国通讯社,向上海各报提供关于广州军政府动向的各类稿件。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公开叛变革命,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一些上海右翼报纸纷纷发文攻击国民革命。沈卓吾针锋相对,在《中国晚报》上著文驳斥:“陈炯明以20年随从总理之人,一旦以军阀之勾结,遂推刃于总理,人类所以相处之信义绝灭都尽,凡属人类圴不得予以同情,纵令党见各殊亦不应绝灭信义,以图一时之口笔之快。”此论一出,右翼为之销声匿迹。孙中山在沪期间多次约请沈卓吾商讨国事,很快,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委任沈卓吾为参军。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的直系军阀政权,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开广州北上,先抵上海,沈卓吾亲自赶往吴淞迎接。据1924年11月18日上海《申报》载《孙中山抵沪纪》云:“孙中山昨日上午9时25分乘褒尔登号小火轮至法(国)公司码头上岸。同来者除其夫人外,有汪精卫、黄惠龙等39人。乘小火轮往吴淞迎接孙氏者,为于右任、沈卓吾、宋子文等20余人。在法租界码头迎候者,有各团体代表约500人,均携白旗,写有‘欢迎大元帅’‘欢迎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等字样。孙氏上岸后,即乘汽车直至法租界莫利爱路住宅。”次日,沈卓吾在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上海寓所与孙中山会晤。据1924年11月20日上海《申报》载《孙中山昨日招待新闻界纪》云:“孙中山到沪后,与各方文电接洽,颇为忙碌,昨日下午3时,特在莫利爱路29号寓内,招集本埠新闻界茶聚,发表意见。到者有陈布雷、沈卓吾等30余人。由汪精卫、戴季陶等招待。孙氏起立演说,历时一时之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