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回国领导革命(4)

辛亥革命网 2014-04-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樊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惨遭捕杀,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为寻求解放中国革命的道路,宋庆龄同邓演达、陈友仁、彭泽民、徐谦

  四、中华革命党改组

  1929年,邓演达在英国期间,接到了宋庆龄的来信,信中说她到巴黎时,汪精卫也在巴黎,汪多次派人找她,要拉拢她和邓演达,被她拒绝。宋庆龄于11月由巴黎抵柏林,应宋之约,邓演达12月6日晚由伦敦飞抵柏林,商讨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进行革命斗争等具体事宜。宋庆龄后来对于“第三党”的态度有些改变。因此,邓演达说“我们只希望她能原则上的积极,并不必强她怎样具体的去出力工作”。

  邓演达向宋庆龄表达了回国领导革命的想法:“我们的斗争将是长期、尖锐的,而又残酷的。因为我过去毫不犹豫地向着腐恶斗争,譬如顽固的封建势力、机会主义,以及反动行为。因而在军政两方面全树了不少仇敌。但他们不能阻挠我追随总理的步伐,我准备牺牲生命以赴,这次或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聚会,”“以后我就再没见到邓同志了”。

  1930年5月初,邓演达在香港,与彭泽民、丘新民等会晤,商定共同为中国革命而奋斗。回到上海后,邓演达和谭平山等很快就聚集在一起,商谈第三党改组问题,在酝酿改组中华革命党过程中,在党的理论指导、党的名称、斗争方式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有了分歧。

  6-8月间,邓演达在上海起草,并主持、讨论、修改新组织的政治理论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纲领的中心口号,是要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主要矛头指向蒋介石独裁专制反动统治。邓演达同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党的名称和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关于党的名称问题,以谭平山为首的一些人认为:自蒋汪叛变革命后,国民党不再是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而是反动组织的总称,国民党已失掉人心,而且我们的主张与国民党完全不同,用中华革命党的名称,可以表示我们与反革命的国民党决裂,而且还可以说明我们是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邓演达认为:“党的名称,要么是革命的国民党,要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共产党,”国民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要继承孙中山的遗训,就要继承孙中山的组织——国民党。当务之急是反蒋,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尤其是具有革命思想的现役军人,他们多年来受过国民革命思想的熏陶,也不满于蒋介石统治,这是可以大加运用的。因此“国民党”这块招牌,还有一定的用处。最后决定还是沿用《莫斯科宣言》所用过的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说明将来取得政权时,还可以加以更改。关于党的指导思想问题,经讨论,统一为: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带有民族性的平民革命,革命胜利后必须是建立以农工为重心的平民政权。我们要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就必须彻底反帝。政治纲领经多次讨论,五易其稿,意见基本统一。中央领导机构的人事问题,特别是领导核心的人选也大体酝酿就绪。

  8月9日,在上海萨坡赛路290号,邓演达主持召开了有10个省区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邓演达首先致词:“中国革命已经到了绝续关头,继往开来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在座各位都是在革命战线上奋斗过来的同志,更感责无旁贷,所以挺身而出,重上战场。”在强调了“军事第一”的主张后,邓演达接着说:“今天是我们战斗的开始,是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向前奋进、恢复中国革命整齐步伐的第一步。”邓演达带领大家集体宣读《我们的信条》。接着一致通过了邓演达起草的政治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会议选举了中央干部会干事25人,邓演达被推荐为总干事。

  至此,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作者(前中)出席广东·邓演达与农工党学术研讨会

  (作者系东海县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工党连云港市委会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前进论坛》特约通讯员,农工党参政党理论研究江苏点特约撰稿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